央廣網北京12月22日消息(記者柴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2019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今天(22日)在北京召開。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表示,我國金融市場結構失衡、經營理念不夠科學、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和短板依然存在。下一步要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優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

  近一段時期以來,我國金融體系的供給質量和效率提升取得階段性成效。今年三季度末,單戶授信1000萬元以下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1萬億元,比年初綜合融資成本降幅超過了1個百分點。銀行業金融機構和保險服務覆蓋率都超過95%。不過,金融市場結構失衡、經營理念不夠科學、創新能力存在不足等問題和短板依然存在。梁濤指出,下一步要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優化融資結構和金融機構體系、市場體系、產品體系。梁濤說:“目前優化改善金融供給,需要把握好幾對關系,總結起來就是要做到‘五個結合’。一是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相結合。二是市場需求導向和承擔社會責任相結合,在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社會民生等領域創造社會價值。三是風險防控與改革創新相結合,發揮好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工具在改進風控方面的積極作用。四是同業有序競爭與差異化發展相結合。五是內部治理與外部監督相結合,推動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同時也要加強外部審計、信用評級、信息披露、社會輿論等外部監督的積極作用。”

  同時,作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政策性金融改革同樣廣受關注。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胡曉煉表示,當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新動能仍處在孕育成長階段,需要政策性金融發揮重要的支持、彌補、引導和逆周期調節作用。

  胡曉煉表示,當前政策性金融機構促進資本市場發展完善,有助于豐富我國債券市場品種,助力我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另一方面,其保本微利可持續發展的特點,對引領商業機構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可以發揮“鯰魚效用”。面對內外部經濟的挑戰,政策性金融機構既要牢牢守住風險底線,也要專注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對于暫時有困難但是有市場前景的企業堅持不斷貸、不抽貸,分類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