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6日消息(記者 阮修星 王進文)大運河畔,重拾古城記憶;塔影悠悠,見證新城崛起。為探索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創新路徑,建設貫徹落實習近平文化思想的首善之區,9月6日,大運河文化講習所主題宣講活動在大運河國家5A級旅游景區,燃燈塔及周邊古建筑群大成殿前廣場舉辦。北京市通州區政協特邀文史委員、北京史地民宿學會理事、大運河文化研究會會員任德永作為主講嘉賓,以“潞河神韻今猶在 通州文脈遠流長”為主題,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領略大運河畔通州古城的人文歷史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現代風貌。

任德永作主題宣講(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大運河,這條流淌著千年文明的黃金水道,串聯起沿線的一座座城市,是傳承歷史的文脈,也潤澤著當地百姓的生活。通州,這座位于大運河北端的城市,自金代起便以“通州”之名載入史冊,寓意著漕運通達四方。近年來,通州區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圍繞“文脈之帶”“生態之帶”“發展之帶”“民生之帶” 的建設要求,全力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深入挖掘和豐富大運河文化內涵,深化拓展“大運河文化+”系列品牌,全力煥活運河文化。如今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拔節成長、蝶變重生,北京大運河森林公園、北京城市綠心公園、北京環球度假區與副中心三大文化設施,與燃燈塔下的通州古城隔河相望,形成古今同輝、文脈連綿的城市新格局。

宣講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文化思想,不斷挖掘大運河文化精神內核、時代價值,探索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創新路徑,賡續中華文脈、推動文化繁榮,北京城市副中心設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沉浸式宣講陣地——大運河文化講習所,聘請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領域深耕多年,對運河歷史、文化遺產、人文風貌頗有建樹和研究的名人、專家、學者,組建“大運河文化講習所專家團”,生動講述通州古城、路縣故城、張家灣古鎮、漷縣古鎮、永樂店古城的歷史人文故事,全年舉辦線上線下12場月主題宣講和50場周互動體驗,對大運河文化進行系統性闡釋、多維度傳播和創造性發揚。

任德永作主題宣講(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云光水色潞河秋,滿徑槐花感舊游。無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認通州”,主題宣講中,任德永引用清代詩人王維珍《文昌閣十二景·古塔凌云》的經典詩句,生動描繪了歷史上大運河通州段繁榮的漕運景象和通州古城“景物之阜庶,閭閻之喧闐”的城市盛景。

觀眾回答問題(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通州作為漕運轉儲的樞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任德永還著重介紹了通州古城幾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和遺跡。在金代,通州就已經成為京東地區的重要城市,領潞縣與三河。元代時,通州成為大運河北端的重要節點,郭守敬修建的通惠河使得漕糧能夠直接運抵通州。明代時期,通州古城得到進一步的擴建和完善,成為漕運的轉儲中心。清代時期,通州繼續發揮其重要的漕運功能,同時也見證了西學東漸的文化交流。

在主題宣講中,任德永還特別提到了路縣故城遺址的考古發現,這一重大成果不僅為研究通州乃至整個華北地區的歷史提供了寶貴資料,也將通州的建城史至少提前到了2200年前的西漢初期。

現場觀眾記錄活動精彩瞬間(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市民劉女士表示,“聽了主題宣講后,對通州古城的歷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認識,作為通州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們應該倍加珍惜大運河文化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將通州古城的故事不斷傳承下去、傳播出去。”

任德永表示,大運河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在今天更是煥發出勃勃生機。大運河文化講習所的設立,為講好運河故事、傳播好中國好聲音搭建了重要平臺,可以讓我們有機會和市民一起分享大運河的歷史痕跡與現代韻味。

編輯:朱冠安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