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崑代表民革北京市委建議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要避免形象工程
近年來,北京市加大了對農村地區基礎設施的投入,實施“五+三”工程,取得顯著成效。數據顯示,北京農村196個鄉級單位、3838個村級單位中,交通設施方面,49%的鄉鎮有高速公路出入口,100%的村通公路,99.3%的村內主要道路有路燈;能源設施方面,100%的村通電;環衛設施方面,100%的鄉鎮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99.3%的村生活垃圾達到集中處理或部分集中處理,93.8%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廁;信息設施方面,99.9%的村通寬帶互聯網。
調研發現,由于歷史欠賬太多等原因,部分農村地區基礎設施還存在薄弱環節。
一是保障不充分,民生設施建設滯后。目前,全市八成的村還未通天然氣,一半以上的村污水仍排放無序,農民基本生活設施保障不均衡、不充分。特別是在遠郊農村,住房保暖等基本設施條件還較差,農民生活質量較低。
二是配置不合理,項目建設脫離實際。部分設施由于技術不成熟,未充分考慮使用環境和農村實際需求等原因而擱置,如前期推廣的太陽能路燈,因造價高(7000元/盞)、壽命短(2年-3年)、維修費用高(電池2000元/塊,控制器、太陽能收集板也是易損件)等原因已被大量棄用或由LED燈具替換。近年來改造和修建的公廁也存在未充分考慮北方冬季供水條件,實際使用率不到50%,造成資金、資源閑置浪費。
三是管護不到位,重建輕管現象突出。部分設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多頭分散投資、建設、管理的問題,建管脫節。一些項目只投入前期建設資金,后期維保經費和專業力量嚴重不足,如部分村莊的太陽能公共浴室,政府初期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但設備老化和破損后,因缺少維保而逐漸荒廢。
建議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
一是加大財政保障力度。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加大民生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優先支持建設農民急需的基礎設施,如加快建設污水、垃圾處理等設施,加快實施煤改清潔能源、農宅抗震節能改造工程等。
二是科學合理規劃實施。在制定分區規劃、鎮域規劃和專項規劃過程中,以農民利益為根本出發點,統籌融合編制村莊布局規劃、村莊建設發展規劃和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傾聽民意,匠心打磨。采取下沉駐村、入戶訪談、村民代表會等形式,結合規劃師、建筑師、設計師“三師下鄉”活動,將專業造詣與農村實際需求緊密結合。根據村莊自然條件、村民實際需求,因地制宜規劃建設支農、惠農幫扶項目,避免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
三是加強后期運維管護。加快構建“政府+企業+村集體+農民個體”多元投資建設和運維模式,根據設施公共特性、服務范圍,探索分級運營和維護機制,加快形成以當地農民為主的運維隊伍,通過穩定的經費保障和專業化支持,保障設施的長遠利用效益。
咼于明代表民進北京市委建議
建立農村建筑垃圾處理機制
近兩年農村建筑垃圾在增加,特別是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疏解整治促提升”導致建筑垃圾總量迅速提高。
農村建筑垃圾來源包括農民翻建房、殘存危房拆除和改造、山區搬遷新建住房、清潔能源改造、農村房屋節能改造、廠房和車間拆遷、農業設施拆除等。按照每萬噸建筑垃圾至少占用1畝土地計算,北京市每年堆放新增建筑垃圾就要占用三四千畝寶貴土地資源。農村建筑垃圾還污染空氣、土壤和水源,導致村民生活不便,觀光休閑產業和鄉村旅游業收入下降。
目前治理農村建筑垃圾還存在著一些困難。一是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到建筑垃圾治理都缺少統籌規劃,違建拆除、山區搬遷、管線管網建設等多頭管理,垃圾的產生和治理混亂。二是本市建筑垃圾處理相關法規還不健全。建筑垃圾、土方在產生、運輸、消納過程中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依然存在,導致向農村傾倒垃圾的行為不可避免,為農村建筑垃圾治理的規范化增加了難度。三是全市建筑垃圾治理能力普遍不足。北京目前建筑垃圾資源化的比例不高,各區城鎮建筑垃圾消納場落地難、垃圾處理企業吃不飽,深加工技術、設備和產品質量不過關,建筑垃圾處理利潤低、垃圾處置費過低、政府優惠政策未落實等因素,使得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極其艱難。
建議把農村建筑垃圾治理納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三年專項行動規劃中,建立農村鄉鎮建筑垃圾處理機制,進一步完善農村垃圾治理服務體系。
首先要在當地初步進行建筑垃圾分類,提高建筑垃圾就地使用效率。其次,在鄉鎮一級加強統籌,根據農村村落分布的特點,相互鄰近的幾個村建設一批小規模的建筑垃圾臨時堆放場,或者由鄉鎮相關部門定期集中收集清運至異地的建筑垃圾處理廠,相關設施應具有分揀、破碎、篩分、除塵等功能,并滿足環保要求。第三,通過招標引進專業處置企業,對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第四,把城市建筑垃圾的治理模式引入農村,在農村示范推廣一批建筑垃圾再生產品利用工程。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將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用于填埋、鋪路、建筑材料、特色裝飾等。
建議完善農村建筑垃圾治理的制度、法規和政策體系。盡快出臺針對農村建筑垃圾處理的意見。在解決農村建筑垃圾堆放、收集、分類、運輸和利用的過程中,充分考慮農民利益,在垃圾處理費用和對農民的補貼政策等方面推動優惠政策落地。應盡快在土地使用、稅收減免、信貸支持、電力優先等層面出臺可操作的具體方案。以區或鄉鎮為單位,建立農村建筑垃圾的管理平臺。
蔡勉代表臺盟北京市委建議
加快集體經濟發展 激發發展內生動力
提升農村人居環境,不僅需要通過對水、電、氣、路、廁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和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使農民更好地“安居”,更要通過激發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即推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使農民真正地“樂業”。只有農村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才能使農村人居環境的提升具有可持續性。
近年來,北京通過持續推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激活農村各類要素潛力,增添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達到了使農民收入增加的預期目標。但農民持續增收的后勁不足,農村發展內生動力不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存在政策障礙;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三資”利用效率有待進一步提升;農村專業人才缺乏;農民思想觀念保守。
為有效破解上述問題,提升農村發展內生動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供持久動力,更好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我們建議:
一要加大對集體經濟組織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立法,對農村集體經濟的性質、組織原則、經營體制、產權制度、管理結構、利益分配等重大原則問題進行法律規范;從城鄉一體化角度出發,加大對集體經濟組織產業、土地、金融、社保等綜合政策支持力度;落實和提供適合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二要提升“三資”利用效率。多渠道盤活集體資產和資源。一方面對于現有產業予以轉型升級,各級地方政府要做好對集體經濟產業升級的指導服務,從宏觀產業布局和不同區位功能的高度指導集體經濟做好產業發展規劃,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另一方面對于疏解騰退后的土地資源應予以充分利用,發展符合首都需要的產業,建議可以發展休閑度假、養生養老、農村電子商務等,增加村集體的生態資源開發收入和服務經營收入。同時要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達到更高的投資回報率。
三要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提高村干部綜合素質,采取脫產、函授、短期培訓班等形式,對基層干部加強培訓,提高其駕馭經濟發展的能力,培養造就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工作隊伍。積極引進專業人才,把熟悉投資經營管理、素質好、能力強、有號召力的黨員請進來擔任黨支部書記,成為農村改革發展需要的“帶頭人”,同時大膽引進有經驗、高水平的專業人才和團隊參與,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更好融入市場,快速發展。
四要促進農民思想轉變,提升參與度。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進行宣傳動員,讓農民群眾真正認識到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是事關自我權益的利己之事。另一方面確保農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切實發揮其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的主體作用。
張強
避免農村“運動式”規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有科學合理的村莊規劃,在缺專業人才的情況下,應避免出現“運動式”規劃造成“墻上掛的規劃一紙靚圖”這種現象。規劃的供給應因需而規、規以致用;先做專業規劃和鄉村格局規劃,說清建什么、怎么建,劃定保護和允許自主建設的范圍。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處于一個剛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轉折期。那些看不清前景的、處于空心化或老齡化的村莊,不見得一定會繼續凋敝。在逆城鎮化與村莊功能演變的趨勢下,看不清楚的不輕言拆和遷,先保留復興的物質基礎。要減少違章以外之拆,尊重農民選擇,給未來留下代際公平的可持續發展空間。
賀可嘉
引入“互聯網+醫療健康”體系
現有的醫療資源大都集中在市區,鄉村醫療資源相對不足。我市鄉村初級衛生診療機構有六百余家,受人財物的束縛,醫療水平相對低下,存在群眾看病難問題。
建議重新明確鄉村衛生服務機構定位,引入“互聯網+醫療健康”體系。以高科技、低成本的便攜式醫療診斷設備為抓手,通過網絡將個人信息及健康數據檔案實時上傳至農村健康數據中心。以遠程醫療為通道,將病患的基礎健康數據通過互聯網轉入北京市大型“醫聯體”或有條件合作的專業醫院中,由專業醫生針對村民健康情況提出建議后,以互聯網APP作為傳輸通道傳送回村民個人手中,再由其自主判斷下一步的處理方式。建立農村健康數據中心,管理村民健康數據,村民個人通過“區塊鏈”的數據存儲模型保護數據的提取與應用。
張繼曉代表民盟北京市委建議
治理廁所污水垃圾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民盟北京市委同中共北京市委農工委“黨盟合作”,對13個區80多個村走訪、調研和設計實踐。其中對門頭溝區齋堂鎮的馬欄村展開了蹲點調研和設計實踐。
我們在調研和實踐中發現幾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鄉村人居環境改善是基礎,但“廁所、污水、垃圾”三個出口目前存在明顯短板; “美”中側重村容村貌等外在建設,產業發展內生動力不足,就業支撐還缺少方法和手段;規劃設計缺乏特色,本土文化的挖掘與弘揚不足,傳承保護和創新應用缺少資金。
我們建議,聚焦人居環境治理短板,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一是建設宜居鄉村,聚焦“廁所、污水、垃圾”三個出口的治理。目前,北京市鄉村還有8.2%的農戶仍在使用普通旱廁,污水集中或部分集中處理率只有42.7%,鄉村生活垃圾分類和回收再利用尚沒有實現。
改善鄉村人居環境要在“治亂”上下功夫。解決廁所問題,一方面要盡快全面完成鄉村旱廁的改造,另一方面是已建廁所要解決后續使用管理的人員和經費等的落實,保證廁所建得好,用得上。污水處理是鄉村人居環境改善呼聲最高的問題。鄉村不同于城市,是小聚居、大分散,就地處理、循環利用是其污水治理的方向,需要支持學研產結合,引入科技新成果,建設以村為單元、多組團整合的鄉村污水處理和循環利用體系。本市還應率先或同步在鄉村開展垃圾分類工作,以實現全市垃圾分類全覆蓋。
二是建設宜業鄉村,強化產業發展和就業支撐。美麗鄉村建設要堅持“以村子為單元、以產業為導向”的原則,將發展產業和促進就業兩項工作納入其中。一方面推動鄉村發展產業,實現鄉村產業從傳統農業一業支撐,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轉型。民居建筑設計應圍繞生態休閑旅游產業,遵守“外舊內新”的設計模式,基礎配套設施供水、廁所、停車、道路的設計要考慮“村民+游客”的總使用量。另一方面應拓寬就業渠道,包括幫助外出就業、安排村內護林員、公廁保潔員、養老驛站服務員、社區公益服務等公共服務就業,讓村民有比較充分的就業機會,從而切實提高農民的工資收入。
三是建設文化鄉村,弘揚傳統文化和特色文化。以“一村一設計”為規劃設計原則,因村制宜。加強鄉村特色文化內涵挖掘,講好田園故事,要避免簡單套用城市規劃設計進行鄉村規劃設計。文化是鄉村產業發展的基礎和資源,挖掘特色文化,既有利于發展旅游產業,又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播,還有利于促進鄰里和諧。
吳宜夏代表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建議
防止美麗鄉村規劃“一刀切”
近年來,北京的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進步,2018年又將加大投入力度,高質量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圍繞鄉村規劃,提出三點建議:
第一,正確認識鄉村尤其是北京鄉村的價值內涵。農村要美,首先要富。北京很多鄉村具備發展休閑度假、運動康養、文化創意等產業的優質潛力。如果利用美麗鄉村建設的契機,善加因勢利導,完全可以把鄉村振興與都市居民對自然、田園、健康的需求相結合,讓鄉村“美”起來的同時“富”起來,滿足首都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角度思考鄉村發展,瞄準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新變化, 細分客源需求。例如,山區鄉村可以結合鄉村休閑度假功能,在條件良好的區域適當提檔升級,精心打造成為宜居宜游的生態山居典范。
第二,防止平均主義,防止在美麗鄉村規劃工作中標準“一刀切”。一個好的規劃應該是在對村莊自然環境、社會人文、經濟基礎正確辨識的基礎上,實現用地、生態、風貌、產業、基礎設施等內容的多規合一。目前美麗鄉村建設中需要開展規劃的村莊數量多,單個村的規劃預算低。規劃往往容易成為流水線上的復制品,缺乏對文化資源、自然本底的深入了解和分析,缺乏對村莊個性的尊重,缺乏產業思路支撐。村莊規劃落筆之前,應對村莊資源進行評估,摸清家底,挖掘文化,尋找特色,劃分出村莊的種類,找準定位,甚至提前做好運營和發展的概念方案。發動村民和基層干部一起謀篇布局、暢想愿景、達成共識。
第三,防止把規劃、建設、運營各自孤立起來。一個成功的美麗鄉村理應涵蓋規劃設計、落地建設、運營管理的全生命周期。要算賬,村莊面積、體量和人口有大有小,平原、淺山、深山等不同區位的村莊條件千差萬別,可嘗試幾個鄉村聯動,組成以溝域或片區為基礎的規劃單元,科學測算投入與運營成本,形成最優組合,發揮最大效益。要建好更要管好,提前做好運營管理的謀劃和安排,鼓勵規劃設計運營一體化,在有條件的鄉村,嘗試EPC與PPP相結合。
第四,防止大干快上,對鄉村振興有足夠的耐心。鄉村的復興是人、空間、經濟、社會綜合協調發展的結果,需要慢慢積淀,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過程中不斷摸索和糾偏。對不同條件的鄉村采取不同的進度要求,對有特殊稟賦的村莊更要“謀定而后動”,想清楚了、條件成熟了再動手。把鄉村美學與文化復興提到重要的高度,要強調廣義的活的文化,保留鄉村的“鄉土性”。讓停留在口頭上、書本上的文化,用優秀的設計手法融入環境、融入設施、融入氛圍。而文化的復興,又能加強村民的文化認同感與自豪感,對鄉村治理具有非常正向的推動作用。
無黨派人士代表周劍平建議
讓北京鄉村走向永久之美
北京美麗鄉村建設的基礎較好,村容村貌比較整潔、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公共服務比較全面。但從調研發現,我市農村在可持續發展上還有一些不足,村一級的集體經濟相對較弱,造成各級政府不斷輸血、各村無力自我造血的現象。要實現持續之美,從形象美到內在美,從村外美到村里美,要發揮好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
一要發揮好農民的主體作用。目前鄉村周邊的大環境通過平原造林、林地保護、治違治亂,已經有了“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園風光的雛形,但是農民院落的環境、村里的環境與公共空間的環境差距較大。北京農民對植樹節的參與度比較低,但他們是最有條件的,可以選擇果樹或者景觀樹美化庭院和村落。政府的引領和政策的保障是基礎,大家共同的奮斗和努力是根本。
二要發揮好黨支部的引領發展作用。農村黨的基層組織是農村全部工作的基礎,是團結帶領村民建設美麗鄉村的戰斗堡壘,更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傳播者、執行者、領頭羊。村黨支部要將提高農民素質、生態文明素養、健康社會風尚作為重要的工作。一個好的支部就能帶領一個村的發展,所以配好支部與支部書記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關鍵,他們是黨建的主心骨、發展的領頭雁、穩定的頂梁柱。北京選派一批有朝氣有活力、愛農民愛農村的年輕干部到村里擔任第一書記,成效顯著、口碑良好,這個做法要持續推廣,久久為功。
三要發揮好產業的基礎作用。產業發展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造血工程,要以鄉村之美帶動產業之美,以產業之美助力鄉村之美。相關部門要根據各村的資源稟賦和地域特征加強對農村產業發展的指導。山區可以利用生態優勢,突出田園風光和山水風景,打造特色旅游,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北京生態涵養區許多農村風景如畫,如延琉路、京昆路、懷豐路、京蘭路等,可以形成輻射狀的京郊精品旅游線路,帶動沿線各村發展。平原地區與城市距離較近,可利用蔬菜、瓜果等特色走一產、三產融合發展之路,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一些鄉村可以承接城區疏解的功能。
花田經濟也是發展鄉村經濟可選擇的一種模式,可觀、可美、可增收。如北海道農村的薰衣草觀賞季、櫻花觀賞季,荷蘭農村的風信子觀賞季,奧地利農村的水仙觀賞季,很好地把產業鏈做長,除了旅游帶來的收入,還有產品帶來的收益。北京農村也有油菜花的花田景觀,但是尚未形成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應。根本原因是沒有在全服務鏈上下功夫、沒有在高精尖上下功夫、沒有在特色上下功夫。花田經濟要因地制宜、差異發展,持之以恒方得始終。
崔保東
以共享經濟提高農民收入
農村要想“美”起來,必先讓農民“富”起來,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應樹立共享經濟的理念,切實提高農民收入。
建議進一步加快“互聯網+傳統農業”的深度融合,推動電商交易平臺向農村、農民延伸覆蓋,同時特別注重區域品牌建設,延長產業鏈條。加強規劃指導,充分利用和整合民宿資源,大力推廣“分時度假”的鄉村旅游新模式,積極培育多業態融合發展的民宿產品。積極探索“共享農場”建設,與旅游、養老、文化等產業進行深度融合,加強政策引導與支持,建立健全“共享農莊”標準體系,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共享農莊”品牌。
王昌海
提升年輕村民的歸屬感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產業興旺是基礎。對北京市來說,要重視發展生態休閑產業,做大做強鄉村旅游產業, 深度挖掘北京鄉村人文內涵,不應只停留在傳統的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和觀光采摘等基本形態中,應用核心文化不可復制的差異性塑造當地旅游品牌。
現在鄉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給鄉村帶來了收益,但年輕人參與經營較少,大部分還是以中老年為主。北京鄉村旅游未來的發展,要在當地政策支持的基礎上,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培養年輕村民內生動力,讓一部分年輕人回鄉參與經營,提升年輕村民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