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4日消息(記者 張毛清)作為長江中游眾多支流的發源地,幕阜山區位于湘鄂贛三省交界處,山脈自北至南綿延160公里,橫跨湘東北、鄂東南、贛西北邊界地區的20多個縣。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咸寧市市委書記丁小強呼吁:應及早站在建設長江中游生態安全屏障高度 ,加大幕阜山區生態修復。
幕阜山區核心區域包括湖北省的通城縣、崇陽縣、通山縣、咸安區、赤壁市、陽新縣、大冶市和湖南省的平江縣以及江西省的修水縣、武寧縣、銅鼓縣、萬載縣、宜豐縣,共13個縣(市、區),總面積3萬多平方公里,人口600余萬。幕阜山區是中部地區重要的生態功能區,森林面積1.7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4.75%;生物資源種類繁多,有植物2100余種、動物930余種;水資源總量140億立方米,是長江中游眾多支流的發源地。
作為國家主體功能區戰略的生態保護功能區之一,幕阜山片區地處長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地帶,周邊有洞庭湖和鄱陽湖兩大水系,是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在水土涵養、資源保護、氣候調節和區域生態穩定性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態影響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惠及人口達到1億人。
近年來,幕阜山區各地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全面加強生態建設,努力保護青山綠水。2012年底,《湖北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將通城縣和通山縣劃為鄂東南幕阜山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作為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2013年初,《江西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將修水縣、武寧縣、銅鼓縣列入省級重點生態功能區。湖北省咸寧市在全國率先編制綠色崛起規劃,主動舍棄高耗能、高污染產業,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工程,強力推進“三禁三治”“三非三水”工作,積極創建生態城市,每年植樹造林30萬畝以上,全市森林覆蓋率49.5%,空氣質量、生態環境指標位居湖北省前列,成為國家生態保護與建設示范區、全國水生態文明試點市。
丁小強代表分析認為,幕阜山區作為長江中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必須進一步加強生態修復與保護,更好發揮其生態安全屏障作用。在實地調研中,丁小強代表發現目前該區域生態建設面臨不少困難:比如,水生態環境保護形勢嚴峻。幕阜山區山高坡陡,溝壑縱橫,降雨強度大,水土流失嚴重;區域農業面源污染嚴重,水環境有惡化趨勢。比如,防洪減災工程體系脆弱。長江一級支流陸水、富水防洪能力不足,大部分河段堤段不達標。病險水庫點多面廣,存在安全隱患。同時,地方用于生態建設的財力嚴重不足。幕阜山區屬重點貧困區,至今仍有平江、陽新、修水三個國家級貧困縣,崇陽、通山、銅鼓、萬載是國家西部開發比照縣,僅靠自身力量加強生態保護,困難和壓力很大。
丁小強代表建議,國家從建設長江中游生態安全屏障的戰略角度出發,加大對幕阜山區生態修復與保護支持力度。一是建議將幕阜山區納入扶貧開發國家級片區、貧困地區生態綜合補償試點,享受相關政策,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二是建議將幕阜山區納入國家級重點生態功能區,將幕阜山片區水土流失治理列入國家級重點水土保持工程治理范圍,支持幕阜山區治山、治水、治污等生態建設,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植被恢復和農田水利建設工程。三是加大旅游開發支持力度,將幕阜山作為國家旅游開發重點區域,指導編制幕阜山旅游發展總體規劃,支持生態停車場、旅游廁所、旅游集散中心、自駕車營地等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