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22日消息(記者 王進文)1月22日,北京市延慶區四海鎮舉辦年度分紅大會,村民們共聚一堂,見證鄉村振興帶來的豐碩成果。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四海鎮是延慶區生態涵養鄉鎮、山區鄉鎮。在2022年初,該鎮18個村中有7個是集體經濟薄弱村,集體經濟收入不足10萬元。借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四海鎮聚焦農文旅產業融合,構建企業、村集體、農民間的利益聯結機制。經過三年的實踐,成功探索出村集體自主經營、村企合作、共生社區建設、村村組團共富發展、“股份經濟聯合社+村集體+企業”、綠水青山使用費生態權益交易、村集體領辦合作社、農資集采直供等8大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模式。2024年底,四海鎮集體經濟總收入躍升至860萬元,不僅成功摘掉7個集體經濟薄弱村的帽子,還涌現出1個百萬元收入村和8個50萬元收入村,各村集體經濟收入均超過20萬元。

分紅大會上,四海鎮的成功案例備受矚目。其中,“村村組團共富發展”模式尤為亮眼。該模式通過政策引導與資金扶持,促成資源富集村與薄弱村的合作共贏。其中,黑漢嶺村攜手樓梁村、郭家灣村等,將財政扶持資金投入到花海夜市、小溪嘟嘟農文旅綜合體等項目,不僅使年分紅分別達到4.2萬元和15萬元,還帶動周邊40名村民就業。另一亮點是“股份經濟聯合社+村集體+企業”模式。四海鎮政府以鎮股份經濟聯合社名義投入產業扶持資金至小溪嘟嘟項目,企業運營后按年8%的比例返利給聯合社,再由聯合社根據各村股份分配,實現項目帶動多村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

村集體經濟的蓬勃發展,為農民增收開辟了新路徑。2023年黑漢嶺村集體經濟收入首次突破百萬元大關,達到105.8萬元,其中經營性收入占比高達83%。2024年初,黑漢嶺村成立北京花海鄉遇民俗旅游專業合作社,其中村集體出資占股65%,該村農民募集資金占股35%。通過運營花海夜市、林下經濟等板塊,2004年合作社總收入達79.55萬元,為農民社員分紅8.2萬元。村民陳紅霞激動地說:“我入了10股,每股200元,沒想到今天分紅了800元,這日子是越過越有盼頭了。”

分紅大會現場還發布了“生態存折”。2023年,四海鎮在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探索中,以黑漢嶺村為試點,推行生態文明積分制,將積分兌換與提升人居環境、發展生態產業、保護生態環境、倡導文明新風緊密結合起來,量化指標成為村民行為準則,引導村民在共建共治中實現共享。2024年生態文明積分制入選北京市2024年“微改革、微創新”典型案例。

2005年,四海鎮推出生態文明積分制––––生態存折。1積分等同于1元,參與積分的村民都會擁有一張生態存折,其中詳細記錄了每一筆積分的獲取與使用情況。生態存折對應五個方面9類場景,村民持生態存折可在合作超市兌換各類生活用品,可在鄉村振興創客直播間購買四海特色農產品,也可在花海夜市消費、體驗四海民宿、游覽鎮域內景區,實現“小積分”引領生態保護“大文明”。

“未來,我們將深化農文旅融合,探索更多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讓四海鎮的每一寸土地都煥發出勃勃生機。同時,我們也希望廣大村民能夠積極參與到生態文明建設中來,用好手中的‘生態存折’,共同守護我們的美麗家園。”延慶區四海鎮黨委委員、副鎮長王靜說。

編輯:阮修星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