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34項全國首創性、首批性政策實施;落地49項全國、北京市首個或標志性項目;建成38個功能性、服務型平臺……這一連串數字代表了一年來北京“兩區”建設的成績。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9月17日舉行的“兩區”建設一周年成效新聞發布會獲悉,北京加快推進國務院批復的“兩區”方案251項任務實施,目前已落地實施207項。未來,北京將繼續在數字貿易創新、國際規則對接、優化監管制度等方面發力,爭取建設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范區,打造數字貿易示范區。
貨物進出口水平歷史同期最高
商務領域是“兩區”建設的重要領域之一。市商務局副局長蔡小軍介紹,一年來,國際商務領域成效突出、亮點紛呈。
北京跨境貿易更加便利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增加出口退稅、空港電子貨運平臺、冬奧物資無紙化通關等應用,新功能不斷拓展;天竺綜保區創新監管服務模式,跨境電商進口醫藥品類進一步擴寬;北京口岸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京津冀三地跨境貿易數據“上鏈”,服務效率進一步提升。
助力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方面,北京全力推動22個傳統商圈和15個“一店一策”傳統商場改造升級;印發并實施鼓勵首店發展2.0版政策,今年上半年吸引434家首店落地北京,超出去年全年首店入駐數量251家;舉辦北京首發節,發布國際品牌和新國潮時尚新品萬余款;王府井商圈順利獲批全國示范步行街。
在“兩區”政策帶動下,今年1至7月,北京新設外商投資企業1035家,同比增長55.2%,實際利用外資103.3億美元,同比增長19.1%。據北京海關統計,1至8月,北京貨物進出口、出口、進口同比分別增長27.9%、25.0%、28.7%,三項指標均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分別高于全國平均增速4.2個、1.8個和4.3個百分點。
一年落地中外金融機構68家
在金融領域,“兩區”建設推動了首都金融業的創新開放發展。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穎介紹,“兩區”建設金融領域102項任務已落地85項,完成率83%,出臺配套政策45項,多個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3個在全國復制推廣的創新實踐案例。
一年來,68家中外金融機構在京落地,其中外資金融機構17家,包括首家外商獨資保險資管公司、貨幣經紀公司、持牌支付公司,以及首家外資控股證券公司、全國第5家資產管理公司、全國第二家個人征信機構等。
北京創設了一批創新性金融市場平臺。設立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份額轉讓試點平臺、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北京綠色交易所等金融市場平臺,打造全國首個基于互聯網的涉企信用信息征信平臺——京津冀征信鏈,積極探索私募股權、大數據、自愿碳減排等交易模式,為全球創新要素流動提供新型功能載體。
北京還推出一批首創性跨境金融服務和產品。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本外幣賬戶合一試點等政策率先在京“破冰”;率先落地對外承包工程類優質誠信企業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便利化試點;實施貿易外匯和資本項目收支便利化試點,業務金額突破770億美元。
超前布局6G未來網絡
“兩區”建設一年來,北京在數字經濟領域也取得階段性積極成效。在機制探索方面,設立了國內首個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以管理政策創新為核心,適度超前構建了支持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示范應用、商業運營服務的政策體系;獲批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全力促進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組建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這是國內首家基于“數據可用不可見,用途可控可計量”新型交易范式的數據交易所。
在共享開放紅利方面,北京完成了全市千兆固網布局,重點實現自貿區5G信號覆蓋;服務北京企業享受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優惠,2020年減免進口關鍵零部件關稅及增值稅共計約2.5億元;利用區塊鏈技術推動數字貿易,實現全流程無紙化、動態化、可視化。
今年年初,北京提出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的宏偉目標。北京市經信局總工程師仝海威介紹,北京將超前布局6G未來網絡、量子科技、算法創新、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搶占數字技術制高點。同時,以“兩區”建設為契機,打造數字經濟新特征,系統謀劃制度規則創新,為我國參與全球數字治理提供北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