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北京市中小學“體育八條”出臺,校園里已經有了新變化:全員參與“陽光跑”,“課間一刻鐘”更豐富,運動空間更多元……各區各校陸續推出新舉措,鼓勵學生花式動起來,確保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于2小時,提升體質健康水平。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2月19日10時許,歡快的音樂伴著節奏感十足的古詩詞朗誦聲,從海淀區中關村第一小學的廣播里傳出來。操場上、教學樓旁,每一處空間都被充分利用,全校近4000名學生以班級為單位,完成折返跑、環形跑等趣味活動。高年級的學生還會跟著老師跑出學校,在校園周邊完成更長距離的跑步挑戰。
“保持節奏、注意腳下,跟上隊。”中關村一小體育工作負責人秦治軍跟著跑步隊伍,邊跑邊給學生鼓勁兒。他介紹,由于該校中關村校區學生多、人均運動場地小,老師們充分挖潛,為大課間設計了多樣化的跑步活動。“除了優化跑步路線,我們還設計了‘古詩跑’‘主題越野跑’等活動,設定不同的虛擬‘目的地’,在校園大屏幕上播放風景視頻,讓學生們在虛擬情境下完成累計公里數的挑戰,增加跑步的趣味性。”秦治軍說,按照“體育八條”的要求,該校還根據不同校區的特點,定制了不同的跑步活動,“比如,科學城校區的運動場地更大,師生們可以開展接力跑、運球跑等活動。”
不僅這一所小學,本學期開始,海淀區所有中小學全體師生都要跑起來。該區將逐步推行“智慧體育陽光跑”計劃,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建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平臺,根據學生的體質數據和運動數據,制定個性化的運動方案,為學生提供科學的運動指導和訓練計劃。
“體育八條”明確,中小學要充分利用大、小課間等時間段,組織學生開展不少于10個項目輪換活動。各校因地制宜拓展和開發活動空間,實現“小場地大體育”,讓學生們在課間也能“出出汗”。
北京石油學院附屬小學對體育設施進行了升級改造,新添的乒乓球桌和羽毛球場地,成了“課間一刻鐘”的熱門去處。下課后,四年級學生楊若兮經常約著同學來一場友誼賽。“打了十幾分鐘,我的額頭已經微微出汗。”她說,羽毛球是自己最喜歡的運動之一,“我想利用課余時間來練習和提高我的球技,同時也能放松身心,上課時更有精神。”東城區地壇小學將校園場地劃分為比賽區、活動區、游戲區等空間。滾輪胎、接力跑、跳房子、跳皮筋、投擲沙包、踢花毽……學生們玩得不亦樂乎。
各校巧心設計,為課間活動增添趣味。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遠洋小學為不同年級學生量身定制了傳統體育活動。比如,一年級踢毽子,二年級抽陀螺,三年級抖空竹,四年級跳繩操,五六年級分別玩珍珠球和綾球。活動背后藏著老師的精心設計。該校教學副主任陳斯彧以繩操為例,“繩操將傳統的跳繩動作與體操元素相結合,既保留了跳繩的快速擺動和靈活跳躍,又融入了體操的舒展、優美和節奏感。與單純的跳繩相比,學生更容易在繩操中體驗到運動的樂趣。”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