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村扶郎花種植基地。
央廣網明光8月14日消息(記者徐鵬)盛夏八月,艷陽高照,晌午的烈日普照著明光市明南街道橫山村的田間地頭。迎著陽光,種在26個大棚里的數千株扶郎花嬌顏綻放,68歲的當地村民馬志和揮著鋤頭,在田里干得熱火朝天。央廣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明光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大膽嘗試種植扶郎花,把扶郎花打造為脫貧之花,帶領當地農民找到一條致富新路。
明南街道橫山村位于明光市南部。8月11日中午11點,室外溫度逼近38℃。橫山村扶郎花種植基地內,五顏六色的花朵迎風搖曳,在驕陽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美麗,在青山綠水間點綴出別樣的色彩。
馬志和與老伴揮汗如雨,在扶郎花大棚里忙著除草、挖溝。盡管頂著熱浪,馬志和不斷用毛巾擦拭著臉上和頸部的汗水,但嘴角卻始終掛著滿意的笑容,忙碌的勞作似乎并未讓他感到疲憊。
因為,正是由于這片扶郎花種植基地的落成,讓原本貧困的馬志和一家找到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
據馬志和介紹,他和愛人在兩年前脫的貧。考慮到實際情況,此后村里將他安排到了扶郎花種植基地工作,“原來我們除了一些補貼,每個月基本沒有收入來源,現在我和老伴加在一起每個月可以掙三四千元。”
馬志和坦言,“我們村民就近就地打工,不用很辛苦,而且免去外地打工之苦,每月收入也完全能夠滿足家用,真是一舉兩得。”
據了解,扶郎花又稱非洲菊,是一種顏色鮮艷、形態美麗、較受歡迎的觀賞花卉,原產南非等地。在我國城鄉花店被廣泛采用,有一定的需求量。
橫山村黨委書記柏培松村告訴央廣記者,看到這一商機后,橫山村于今年4月建成扶郎花種植基地,前期打造26個大棚,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由當地一位村民承包。與此同時,村里推薦了貧困戶就業,共計5戶8人,“栽花、采花、除草、打藥、澆水、挖溝,以前貧困戶只能做養殖業,來到這里做些簡單的活,工作穩定了,收入也提高了。”
柏培松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每小時10元的工資標準,在此就業的貧困戶每月每人都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這種花栽種技術含量比較低,銷路廣,收益多,三個月就開始回利了。”柏培松透露道,“生長的很快,每天都可以采500把左右。”
除了橫山村,明光市如今已把扶郎花打造為真正的“脫貧花”,帶領當地農民找到一條致富新路。在不遠處的蘇巷鎮吉莊村,總投資120萬元特色花卉扶貧基地建設72個鋼構大棚,種植非洲菊、菊花。項目占地100畝,種植面積30000平米。
蘇巷鎮副鎮長彭翰說,當地吸納6戶貧困戶進入花卉合作社,帶動發展特色花卉,每年按占股7%比例分成。還采取入股分紅的方式給予貧困戶額外的收入來源。同時,對“三無”類型的貧困戶,還會利用花卉基地的收入給他們一些生活上的補助。
據了解,2014年,明光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986戶19400人、12個貧困村,貧困發生率3.97%。為使廣大貧困戶走出困境,脫貧攻堅戰在這里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明光市印發的《2018年全市脫貧攻堅工作要點》通知顯示,2018年明光市目標任務是實現3個貧困村出列,3418名貧困人口脫貧。
明光市扶貧辦公室副主任科員馮德斌表示,明光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推廣“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推動產業扶貧項目長期有效、實現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同時,將繼續采取“公司+農戶+基地”的形式,進一步推動扶貧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