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24日消息(記者高藝寧 張雷 孫冰潔)7.2%是中國經濟過去4年年均增長幅度。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名列前茅,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
五年來,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迎難而上,開拓進取,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性成就。
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指出這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現代化經濟體系怎樣建設?新時代的關口如何跨越?連日來,十九大代表們說感受,談體會,積極為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十九大報告
廣東省代表團開放日現場 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認識發展大勢、深刻把握發展規律、主動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有效化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根本途徑,也是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的必然要求。”在廣東開放團組會議上,十九大代表、廣東省委副書記、省長馬興瑞如是說。
十九大代表、淮北市委書記黃曉武接受央廣記者專訪 央廣網記者 徐鵬 攝
“十九大報告特別講到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千方百計發展實體經濟,要尊重知識,尊重創造,尊重人才,尊重勞動,要弘揚企業家精神,為企業家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對淮北作為一個資源型城市的崛起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十九大代表、淮北市委書記黃曉武向央廣記者介紹,近年來,淮北市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緊緊圍繞“三去一降一補”做文章,未來將深化“創新理念上的差距是最大差距,創新發展上的短板是最大短板”認識,努力成為全國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樣板區。
十九大代表、河南信陽市委書記喬新江接受央廣記者專訪 央廣網記者 高藝寧 攝
“我們國家經過這么多年的高速發展,制造業從量的方面來看已經很大了,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工廠。然而,傳統行業產能過剩尚未根本緩解。”
十九大代表、河南信陽市委書記喬新江接受央廣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我國經濟增長已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作為我國南北過渡帶上的重要區域性中心城市的信陽,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最主要是在三大產業結構中,適度擴大二產(制造業)和三產(服務業)的比重。同時,發展二產要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要精準適應市場,“市場需要什么,我們就發展什么。”
“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十九大報告把振興實體經濟放在重要位置,讓制造業代表們更有干勁。
十九大代表、徐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民接受央廣記者專訪 央廣網記者 韓靖 攝
“實體經濟是搞好經濟的著力點,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要部分。”十九大代表、徐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民向央廣記者表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制造企業來講,著力點則是要提高供給體系質量。
王民告訴記者,“中國制造2025”提到質量第一,效率為先,這是一個長期、艱苦的工作,未來五年徐工要狠抓結構調整,狠抓產品開發,狠抓轉型升級,不能松勁。“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提到,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徐工具備這個條件,但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王民說。
在接受央廣記者采訪時,十九大代表、本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繼壯也坦言,對企業而言,只有高質量的產品,才有寬廣的市場,才能帶來高效益。離開高質量這一基礎,其它都是短期效應,不會有長遠收益。
十九大代表、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接受央廣記者采訪 央廣網記者 高藝寧 攝
“實體制造業擁抱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是國家供給側改革方針的重要內容。”十九大代表、北汽集團黨委書記徐和誼接受央廣記者采訪時說,制造業因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轉型騰飛;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借助實體制造業實現技術落地和實踐應用,有利于這些技術不斷更新迭代。兩方面結合可以取得“雙升級”的結果。
徐和誼同時表示,汽車行業作為實體經濟中最強的一環,上下游涉及面大、利益拉動性強,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偉大目標過程中一定會大有可為,而且也必須有所作為。
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
——十九大報告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創新之火以燎原之勢在祖國大地蔓延。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僅為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也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大創新大發展,小創新小發展,不創新難發展。”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表示,創新是安徽最為寶貴、最具優勢的遺傳基因、紅色基因,也是安徽未來發展的最大潛力。
“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發出‘建設航天強國’的偉大號召,我們深感使命光榮。”十九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高紅衛聆聽報告后難掩激動。
高紅衛表示,未來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大力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將以推動航天強國建設,建成國際一流的大型航天企業集團,做國家科技創新排頭兵為目標,牢記使命,刻苦攻關,取得一批標志性成果。
“科技創新鏈條一般分為科學發現,技術創新和產品與產業實現三個階段。如何發揮側重于不同階段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的互補協同作用,完成全鏈條的創新活動,是能否真正實現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關鍵,也是關系到我國產業能否轉型升級,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關鍵。”十九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學東說。
“要打造先進制造業,必須要將科技創新跟產業融合,沒有科技創新的支撐,實現不了先進制造,產業走向中高端實現不了。”
在十九大代表、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應用研發部部長孟祥飛看來,產學研的深度融合,不僅是系統性的問題,更是發展需求的問題,科研機構應該更加開放,我們國家應該打造更多公共創新的平臺,將科技創新的團隊,和產業發展需求凝聚到公共創新的平臺上,實現大家的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構建深度的產學研融合體系。
16大類產品線,300多種產品,擁有有效授權專利5669項,100多項產品為國產首臺套產品,這些成就王民如數家珍,引以為傲。
“中國企業做到這個份上,稍微遲疑、稍微動搖了就可能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王民告訴央廣記者,在技術創新方面,要始終不渝地持續投入,持續瞄準最高目標。
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十九大報告
“從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再到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近年來,我國舉辦的幾場大型的有國際影響力的主場外交活動,都是為了促進對外開放,為了打造我國在國際上良好的開放形象,同時也為中國經濟帶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喬新江向記者坦言。
“未來的市場,在全球。”在王民看來,要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對于企業來說,首先要成為優秀的世界企業,做出讓全球用戶點贊的產品,向全球展示我們過硬的技術能力,質量水平,品牌影響力和文化的自信。
王民同時認為,成為國際化企業還需滿足國際用戶的不同需求,要在提升技術和質量水平的同時,不斷研究國際市場,才能被全球用戶接受。
“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下一步“一帶一路”如何更好地“走出去”做出了明確論述。
“全面貫徹一帶一路倡議,需要切實增強機遇意識,開放意識,合作意識,勇于擔當,敢于作為。” 十九大代表、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表示,加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宏偉戰略,讓江汽集團這樣已經開始國際化布局的國有企業,進一步堅定了“走出去”的信心和決心,在共享新機遇的進程中向世界展示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一帶一路”也為文化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中國宣紙集團董事長胡文軍認為,文化產業“走出去”,是我們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和責任,也為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軟實力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