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關鍵核心技術,從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部省份安徽走出了一條大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制造業轉型之路。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安徽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617.8億元,對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由去年同期的50.6%提高到66.4%。
核心技術加速創新 填補多項國內空白
在世界制造業爭相競爭的液壓元件行業,我國曾因“未掌握高端液壓件核心技術”而長期依賴進口,年進口量達到約千億元。2008年,安徽博一流體傳動股份有限公司放棄經營年產值2億元的“液壓器件維修與配套”產業,開始轉型向自主研發高端液壓件。
博一董事長閔玉春說,經歷四年的高投入研發、不斷嘗試,2012年,博一終于成功研發高端液壓件,彌補了國產空白。
在盾構隧道掘進機的關鍵零部件中,主驅動減速機產品及技術也曾長期被國外壟斷。安徽行星機械陸續投入上千萬元,終于成功研發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主驅動減速機。
工信部出具的科學技術成果鑒定證書認為,該公司完成的成果“盾構機主驅動減速機”填補國內空白,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安徽,近年像博一流體、行星機械這樣一批制造企業,通過技術攻堅克難,突破并掌握了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關鍵核心技術,改變了技術對外依存現象。
如2016年應流集團研制的CAP1000和CAP1400核一級主泵泵殼開始交付使用,使我國躋身世界少數幾個掌握一級主泵泵殼制造技術的國家行列。如合肥皖化電機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是國內第一家、世界第三家擁有爐水泵制造自主知識產權的公司,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鑒定,該公司生產的“超(超)臨界電站鍋爐啟動系統再循環泵”填補了國內空白,可替代進口產品。
龍頭企業引發鏈式反應 千億級產業基地崛起
在安徽合肥新站區京東方10.5代線項目的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熱火朝天地工作著。這是全球首條第10.5代TFT-LCD液晶面板生產線。京東方已從行業初進者,成長為全球顯示行業的領軍者。
擦亮中國制造的新名片,創新驅動是立業之基。京東方集團副總裁、合肥區域總經理張羽介紹,截至2016年12月,京東方集團累計可使用專利超過50000件,2016年新增專利申請數量7570件,其中80%以上是發明專利,美國專利授權量在2016年度美國專利服務機構IFI Claims發布的統計報告上位列全球第40位。京東方在海內外均設有研發中心,
產業集聚激活鏈式反應。合肥新站高新區經貿局副局長蔣昌寬介紹,京東方集團在該區投資已超千億元,圍繞京東方項目的供應鏈配套體系逐漸形成,目前已吸引法國液化空氣、美國康寧公司、住友化學等50多家上下游企業就近配套。
這樣的例子在安徽并不鮮見。在蕪湖埃夫特機器人公司展廳,一個高近2米的黃色碼垛機器人正有序地將地面堆放的貨物箱,一個個快速搬放在傳輸帶上。
這款由埃夫特自主研發的機器人重復定位精度可以達到±0.3mm。成立于奇瑞內部的這家機器人公司,從2007年零起步,通過加大自主創新,如今已經連續三年機器人本體銷售產量位居全國第一。
作為首個國家級機器人產業集聚試點,蕪湖機器人產業基地2016年產值同比增長32.7%。埃夫特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張帷說,越來越多國內機器人相關領域的頂尖制造商來到蕪湖,如今已經集聚76家上下游企業。
政策紅利助力制造業 下好創新“先手棋”
2016年安徽省共6家企業入選全國第一批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和培育企業名單,其中示范企業3家、培育企業3家,占總數的5.8%,排名全國第4位。
企業的創新,離不開好的政策環境。“缺屏之痛”曾令國內顯示產業長期受制于海外。京東方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主動參與技術的創新變革。2008年,安徽合肥搶抓產業升級轉型的重大機遇,做出投資引進的決策,建成了國內唯一新型平板顯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為京東方的創新驅動道路提供了良好的產業環境。
營改增、出口免抵退稅、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有力支持了制造業的發展。從一家山區鑄造廠起步,安徽應流集團逐漸成長為全球機械裝備高端零部件制造領先企業。應流董事長杜應流說:“經測算,2016年,集團整體稅負為5.3%,較2014年的6.23%下降了15%。”
高標準的研發投入水平,有效提升了安徽制造業的創新能力。張羽說,多年以來,京東方集團的研發投入比維持在營業收入的7%,遠超行業2%的研發投入水平。
制造業的自主創新之路,正成安徽經濟動能轉換助推器。來自安徽省經信委的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該省累計完成技改投資2.2萬億元,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近四分之一,占工業投資總額超過一半,對新增工業增加值貢獻率達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