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際共建產業園是區域合作的重要載體。但,既是跨省合作,又是企業與政府共建,這樣的開發園區并不多見。

在安徽,有個園區就是這樣的特殊案例——中新蘇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這個開發區由蘇州工業園區開發主體中新集團與滁州市政府合作共建,借鑒蘇州工業園區的規劃理念,委托新加坡邦城規劃院等單位編制了30項規劃。

深耕長三角,面向全世界。

如今,這個園區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超500億元,累計引進項目341個、75%來自滬蘇浙地區,國內外上市公司投資企業42個,世界500強投資企業8個,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項目66個,已成為安徽外資的重要集聚區。

共建機制突出市場導向,產業規劃突出外資引領,營商環境匹配企業訴求。對標先進,“軟件”移植,或許正是這個園區的流量密碼所在。

雙主體運營

跨省合作,還是政企間的合作,這涉及諸多角色關系和利益分配的問題,這樣的“螃蟹”該怎么吃?

不破行政隸屬,打破行政邊界,以共建園區為支撐,進行市場化合作,成為皖蘇兩省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解題路徑。

中新蘇滁高新區以“開發公司+管委會”的雙主體運營模式,讓蘇滁兩地通過股份合作,形成利益共同體。

園區把不同的職能劃歸為不同的主體,管理主體是中新蘇滁高新區管委會,是滁州市政府的一個派出機構,負責行政管理,包括報批報建、行政復審、征遷安置等;開發主體是中新蘇滁(滁州)開發有限公司,負責園區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等,完全按照市場化方式來運作。

“園區一級土地開發成本和二級土地市場交易收益,按照協商好的比例,由中新集團與管委會分攤、分享,既保障開發所需的資本投入,也保障政府的土地收益和企業的投資收益。”中新蘇滁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

中新蘇滁高新區還建立“一會兩委”工作機制,定期召開開發公司、管委會聯席會議,成立招商引資工作委員會和規劃審批工作委員會,堅持重大事項共同協商、共同決策。

園區設計最具特色的就是“三個三分之一”的理念:工業用地占到三分之一,商住用地占到三分之一,一些河流、道路、空間配套三分之一。建設的不僅是一個工業園,更是一個現代化的新城區。科學合理的布局已經成為安徽省產城一體化建設的一個范本,在全省推廣實施。

園區產業規劃始終是以高端、品牌、外資為引領,包含五大產業,分別是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營養健康和現代服務業。

企服超市”

這樣一個園區,“移植”過來的,還有蘇州當地辦事作風和營商環境。

“2017年,我們決定從上海搬遷到中新蘇滁高新區,一開始是租的廠房,后來業務增長,2019年我們拿下這塊地。”意特利(滁州)智能數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士孔說。

據介紹,意特利(滁州)智能數控科技有限公司高端加工中心制造項目總投資1億元,建設大中型三軸、四軸、五軸加工中心制造項目。產品主要用于航空、輕軌、動車、船舶等行業。

劉士孔表示,2017年至今,在園區的關心和支持下,他們企業發展得越來越好。從中,他也感受到了中新蘇滁高新區對企業的真誠。

“我們做大型設備需要大車運送,但是廠房門口原來的道路不方便超長車輛進入廠區。”回憶起幾年前的經歷,劉士孔說,當時他在一次與中新蘇滁高新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交流中隨口提了一句這個問題,結果卻讓他感到很驚喜。“真的沒想到,說完之后三天就有人來現場勘查,后面接著進行道路改造。”

其實,像意特利(滁州)智能數控科技有限公司這樣得到園區貼心服務和大力支持的企業不在少數。

中新蘇滁高新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成立于2021年7月,由中新蘇滁高新區管委會、中新集團與蘇州工業園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三方合作共建,通過借鑒和推廣蘇州工業園區企業服務模式經驗,提升親商服務環境。

園區工作人員在常態化走訪中發現,有不少初創企業想要申請政策補貼,但實際進行申報的并不多。

有的企業比較小,沒有專員進行申報;還有的企業初來園區,對政策一點不了解。為了不讓企業錯失政策紅利,企服中心上線運行了線上企業服務平臺,通過搭建“政策計算器”“企業服務超市”,為企業進行精準畫像、智能匹配,實現了政策找企、個性定制。

在平臺上只需要輸入企業名稱,就可以知道企業有什么需求,大數據會將企業和政策進行匹配。企服超市已入駐第三方中介機構超百家,金融機構16家,上線各類金融產品80多項。

“二號章”

中新蘇滁高新區參照蘇州工業園模式,在全省獨家實行“二號章”行政審批制度。

所謂“二號章”,是指省政府賦予園區管委會在項目審批、土地、建設、環保等方面享有省轄市經濟管理權限。這意味著企業不出園區,就可辦好涉企事務,大大降低時間成本。

一般情況,企業開辦者在施工之前,需到滁州市進行最后的蓋章,但現在他們只需要在園區大廳就能結束這一程序。全程所需時間也從此前近50日節省至30日左右。

中新蘇滁高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郭永付說,下一步,將攻堅產業經濟、抓好創新賦能、提優產城融合,緊盯專精特新、小巨人、瞪羚等科技含量高和市場前景好的投資項目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加聚焦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產業鏈方向,持續在外資招引上扛紅旗、作表率,再掀招大引強、招精引新新熱潮。圍繞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實施工業穩增長“五大行動”,在產業能級上再提質。

“長三角一體化,更重要的是思想觀念上的對標對表,我們尤其要學習借鑒蘇州的為企服務措施和辦事作風。”郭永付表示,將深化“軟件”轉移,進一步開闊眼界、提升素質,推動一體化發展向更高水平邁進。

編輯:張琳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