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合肥6月30日消息(記者鮑玉嬋 通訊員王嫣然)隨著城市快速發展,當土地資源日益緊缺,發展空間從何而來?“向存量要空間、要出路、要效益”,安徽合肥包河經開區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以畝均效益為導向,鉚足干勁抓項目、優產業、拼經濟。

做好“難而正確”的事

6月底,總投資超3億元的華人健康總部及醫藥產業基地項目迎來全面收官。“最近在驗收。預計7月底8月初,搬遷入駐!比A人健康公司基建負責人李漢介紹。

500米開外,是建設中的包河區智能機器人產業園!澳壳笆┕た偝邪鼏挝灰堰M場,樁基設備已進場準備施工!表椖糠截撠熑税映峭陡笨偨浝砼韯俸平榻B。

兩個項目所在地,此前是一塊近300畝的高能耗低效用地。

把盤活存量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城市空間形象的突破口,近三年來,包河經開區全面開展企業“大起底、大排查、大治理、大轉型”攻堅行動。

“低效用地往往涉及土地權利人多、利益關系復雜、資金投入量大等問題,盤活過程中又牽扯土地性質、規劃編制、項目導入等等,很不容易。”為了做好“難而正確的事”,包河經開區成立低效用地工作專班,專人專項加碼推進,劉飛是成員之一。

落子“活局”。作為“2024年度畝均效益領跑省級經濟開發區”,包河經開區規上工業企業畝均營收和畝均稅收同比增長2.4%、32.7%。

紫云山(包河)文化創意產業園(央廣網發 王嫣然攝)

打造紫云山影視IP

這個夏天,位于包河經開區延安路與河北路交口的80畝閑置廠房,搖身一變,成為影視拍攝基地。

這一蝶變,源于政府與市場的合力推動——此前,安徽迅達文化集團股份公司聯合園區企業,成功收購地塊并聯合打造產業園。

作為該地塊轉型的強力引擎,2024年安徽數字文化科技產業園虛擬影棚開工,并被列入安徽省十大重點文化產業項目。項目總規劃面積約5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1.8億元,主要建設國內技術領先的數字影視制作基地。

2025年,紫云山(包河)文化創意產業園揭牌,明確要發展虛擬現實制作產業、直播產業和數字音樂產業三個新型產業。在空間規劃方面,紫云山圍繞“一城一園十平臺”進行產業布局。而率先啟動建設的安徽數字文化科技產業園,正是“十平臺”其中之一。

“‘你們只管放手做,遇到問題我們來協調解決’。包河上下用態度和行動,徹底消除了我們的后顧之憂!备鹈鸨硎,作為低效用地轉型使用,報建過程中的各種手續不可避免!皩0喾⻊,推著企業往前跑!薄盁o事不擾,有求必應”的極致體驗,也讓他對包河的營商環境贊不絕口。

6月17日,省文旅廳印發《文旅與廣電深度融合雙向賦能工作指引》,明確提出要推進合肥紫云山(包河)文化創意產業園短視頻拍攝基地建設,打造微短劇企業總部集聚區。

此前,《紫云山(包河)文化創意產業園發展微短劇行業行動方案(2025——2027年)》印發,提出將重點布局濱湖卓越城微短劇企業總部集聚區;打造平安大廈、安徽數字文化科技產業園、安徽數字新媒體科技產業園等三個微短劇室內場景和后期制作園區。

在項目完工迎候劇組之際,葛茂金透露,“眼下,政企攜手,圍繞全場景一體化的微短劇等,整合鏈接各類影視拍攝資源,探索‘中心+基地’運營模式。未來,影視產業上下游企業串珠成鏈,大家共同打造紫云山影視IP!

建設中的包河區智能機器人產業園(央廣網發 王嫣然攝)

“園中園”即將迎來大變身

年中,包河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基地項目迎來新進展。

“作為‘工業上樓’項目,我們正有序推進規劃上會審批,加緊清退原有‘小散亂污’,在相關部門的幫助下對接金融機構、爭取融資支持。”合肥泰裕紡織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劉彬介紹。

時間回到2007年,泰裕公司計劃在該地塊建設一座紡織廠。2011年廠房建成時,紡織行業已成為低附加值的夕陽產業。于是,泰裕公司將廠房出租給了從事汽車修理、倉儲物流、機械加工生產企業。近100畝的園區,逐漸成為一座臟亂差的“園中園”。

2022年,包河經開區全面啟動“畝均論英雄”改革,該地塊自主改造、項目嫁接“兩手抓”。2023年,成功引進英特模科技、聯測科技、橡豫智能科技、葦渡汽車、思卡途汽車等科技項目入駐,當年園區實現營收突破2億元。

風口之上,計劃總投資10億元的包河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基地擬引入智能網聯汽車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產、檢測驗證、高端汽車軟硬件平臺研發等細分領域產業,分兩期建設,目標成為承接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集聚和孵化的示范園區。

向新而行、轉型求變,根據計劃,2025年,包河經開區將完成低效用地處置約1400畝。

“圍繞沖刺‘雙過半’,我們正加緊整合各類資源,年內還將深化‘包河經濟大腦’平臺應用,建立企業‘全景數字畫像’,深挖土地利用潛力,為優質項目騰出更多發展空間。”包河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肖利表示。

編輯:鮑玉嬋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