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国产,国内精品亚洲,青青青草国产费观看,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对白

央廣網

老區人過上新生活——岳西縣脫貧摘帽記

2018-08-10 09:42:00來源:中安在線
  “以前,不少村民缺衣少食、住的房子漏風漏雨。如今,我們大都住進了樓房,擺脫了貧困。 ”8月9日,聽到岳西縣摘帽了,青天鄉老鴨村黨支部書記熊壽青站在一座老房子前,激動地向記者描述這里發生的巨變。
  脫貧攻堅讓“旱鴨子”插上了翅膀。近4年來,老鴨村投資1321萬元,分批實施23.7公里的村道拓寬及通組道路硬化工程。村民朱昭富深有感觸:“以前去縣城要到鄉里搭車,大半天還不一定能到。現在,一個小時就搞定。 ”
  岳西縣是大別山片區國家級貧困縣,同時還是革命老區和生態功能區。圍繞“人脫貧、村出列、縣摘帽”的目標,一個目標干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一錘接著一錘敲,勇當全省脫貧攻堅排頭兵,成為我省第一個“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探索并完善了一條具有岳西特色的脫貧之路。
  “過去貧困戶被干部推著走,現在從‘要我干’變成‘我要干’”
  ——補齊65個貧困村基礎設施短板,夯實基礎,激發動力,紅土地蒸騰新希望,人心齊,產業興
  連日的高溫天,一波波外地游客涌入岳西縣石關鄉,辦民宿的石關村脫貧戶王海紅忙得不亦樂乎。記者在村里轉了一圈,讓人感到驚訝的是,這里的樓房外墻上幾乎看不見空調掛機。
  原來,石關鄉平均海拔800多米,是游客心目中“夏天喝稀飯不流汗”的地方。王海紅說:“6月之前,村里的民宿基本被預定一空了。現在交通太方便了,很多湖北的游客都過來了。 ”
  昔日的窮山溝,如今變成避暑勝地,折射出岳西縣脫貧攻堅的巨大成效。
  改革開放初期,岳西縣各類基礎設施非常落后,全縣僅有3條全長170公里的對外砂石路。 “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縣情令岳西人民面山長嘆。 1985年岳西被列為首批國家重點貧困縣時,全縣絕對貧困人口有24.7萬人,占當時全縣總人口的73%。2014年,精準扶貧在岳西落地生根。該縣通過精準識別,發現全縣65個貧困村都普遍存在基礎設施“短板”,制約著脫貧致富的腳步。
  對于“老扶貧人”來說,最頭疼的事情莫過于修路。 “錢是繞不過的坎。 ”曾在姚河鄉龍王村工作多年的縣文化委選派干部陳飛說,“以前修一條路很難,誰有錢、有項目,就盯著誰、跟著誰。 5000元也要,甚至2000元也不放過。婦聯、科協發放的獎補資金,也都打包修路。 ”
  在老鴨村脫貧戶儲召慶看來,路通了,腰包就鼓了。 “路通了,經紀人把車開到了茶園邊直接收購。因為收的人多了,每斤鮮葉價格比原來要高上10塊錢。 ”
  當年的夢,如今成現實。脫貧攻堅以來,我省連續加大對貧困縣的資金投放力度。岳西縣重點對全縣路、水、電等基礎硬件上持續攻堅、啃硬骨頭,近年來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2053公里,全縣組級路硬化率95%以上;合肥、武漢、安慶方向的高速公路相繼開通,高速公路形成“十字交叉”。建成小型農田水利工程4604處,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75處,安全飲水實現全覆蓋。
  道路通,百業興。思路寬,路子廣。
  “起初讓外地游客住家里不習慣,也不好意思收錢。 ”王海紅告訴記者,后來逐漸認識到,辦民宿、搞旅游,是按市場規律辦事,靠勤勞致富,沒啥不好意思的。
  扶貧夜校點亮貧困群眾心燈。岳西每個村都開辦“農民夜校”,引導貧困群眾樹立脫貧信心、掌握生產技術、知曉扶貧政策、找準脫貧路子,激發扶貧內生動力。
  “有了思想動力,才會有行動效力和持久耐力。 ”縣扶貧辦主任楊效東說,全縣共計開辦扶貧夜校3044期,進一步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許多貧困戶主動摘掉貧困帽子。
  岳西縣通過強化文化扶貧、精神扶貧,以示范戶、脫貧戶為榜樣,激發群眾自主脫貧的磅礴力量。
  3年前,在幫扶單位資助1萬余元的支持下,儲昭慶鼓起勇氣種植茭白,當年就實現收入3萬多元。加入種養合作社后,他流轉附近村民閑置田地,茭白種植面積擴大至15畝,不僅自己脫了貧,還帶動了周圍群眾增收。
  “人脫貧、村出列、縣摘帽”的背后,是思想上的大轉變。岳西縣選派干部胡劍峰經過這幾年駐村發現:“過去貧困戶被干部推著走,現在從‘要我干’變成‘我要干’。人心齊了,產業興了。 ”
  “脫貧攻堅是黨和政府交給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一定要干好”
  ——縣鄉村三級書記一起抓脫貧攻堅,扶貧工作隊精準扶貧號窮脈,定點幫扶、結對幫扶“扶一把、送一程”,大扶貧格局聚合全社會力量攻堅克難
  “扶貧不就是每年過年給200塊錢嗎? ”岳西縣來榜鎮楓樹村扶貧干部汪云峰回憶說,剛駐村調研時經常會遭遇這樣的閉門羹。他有時連板凳還沒坐熱,就被對方攆了出去。 2014年10月,我省向3000個貧困村派駐扶貧工作隊。村里來了駐村扶貧隊,但一開始也有村民們對他們的工作不太配合。
  “我開始反思,是扶貧工作方法不對。 ”汪云峰說,駐村扶貧工作不是簡單的扶貧政策宣傳,要用誠心做實事,用真心換真情。后來,汪云峰多方籌集130萬元,修好了2.6公里村組路,并且向村民傳授養殖技術后,村民們開始對這個“80后”駐村干部豎起了大拇指。
  岳西縣要求駐村干部每月駐村時間不少于20天,確保有扶貧實效。 7000多名駐村干部扎根基層,走進貧困戶家中、心中,用實實在在的駐村成績贏得了貧困戶的信任。
  “脫貧攻堅是黨和政府交給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我們一定要干好。 ”溫泉鎮龍井村駐村干部余錦華說,雖然前幾年工作壓力大,但一想到貧困戶脫貧就有了干事的動力。
  面對多年未除的貧困堡壘,脫貧攻堅是一場必須打贏的殲滅戰。冶溪鎮溪河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劉揚彧,這位出生于貧困家庭的扶貧干部,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扶貧干部的光榮與偉大。 2017年12月3日上午8點,他召集村“兩委”開會,討論推進環境整治。 9點20分左右,走訪貧困戶。下午3點多,回到村部參加“碰頭會”……晚上劉揚彧騎摩托車回鎮上途中,發生車禍。這是駐村干部劉揚彧平凡的一天,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這一天溪河村村民將永遠記得。
  駐村干部勇當脫貧路上“領路人”,他們奉獻青春不惜血汗,他們因戶因人施策,他們為貧困戶照亮前路。
  談及現在的好日子,王海紅第一個要感謝駐村干部。“正為生活發愁時,駐村干部上門走訪,說縣里正在打造旅居養生基地,我可以用自家的房子辦民宿。 ”王海紅說。
  岳西縣委組織部副部長張衛華介紹,縣鄉村三級書記一起抓脫貧攻堅,所有縣干、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和部分鄉鎮人大主席擔任行政村脫貧攻堅專職書記或主任,2017年選派9名副縣級干部擔任當時未出列貧困村駐村扶貧工作隊長。選派22名優秀年輕科級干部掛任鄉鎮脫貧攻堅專職副書記,因村選派182名扶貧工作隊長。
  定點幫扶、結對幫扶發揮了“扶一把、送一程”的幫扶效應。
  “沈橋畈,邱家山,光棍出來一大班。 ”這句曾流傳的順口溜,說的是姚河鄉沈橋村因為貧窮落后,外地姑娘不愿意嫁進來的現實。沈橋村,是距離縣城最遠的村子之一。在成為省委辦公廳幫扶聯系點后,這個窮山村發生了蝶變。
  省委辦公廳扶貧工作隊通過精準識別、號準窮脈,認為沈橋村山多地少,海拔較高,種植水稻、小麥等傳統大宗作物效益低、收入少,缺乏支柱產業是難以增收的關鍵原因。于是,扶貧工作隊結合村情夯實基礎設施,抓好茶產業發展,去年該村已經順利出列。
  “這是近幾年我陸續收到的書籍。 ”在沈橋村貧困戶吳家亮家,讀初中的吳濤抱著一捆書告訴記者,他一開始不知道是誰郵寄過來的,從小學開始到現在,根據學業情況,每年都收到跟年級匹配的課外讀物。“后來才知道,這些書籍都是跟我家結對幫扶的阿姨郵寄過來的。 ”
  省委辦公廳設立專項資金,在岳西縣資助困難家庭學生,采取干部職工包保、組織兜底的方式,實施了7年的助學行動,已捐款40余萬元,幫助348名困難家庭學生完成學業。
  打造“大扶貧”,人人皆愿為,人人皆可為。截至2018年初,在岳西縣參與幫扶的各類干部有7667人,結對幫扶貧困戶35503人。
  從“落后”到“率先”,岳西縣的巨變,凝聚著社會各界的幫扶愛心:中央幫扶單位中石化累計安排17名干部到岳西掛職,省委辦公廳等11家省直幫扶單位從政策、資金、項目、人才等方面支持岳西,安慶市委辦公室等112家市直幫扶單位(企業)加大幫扶力度。縣域結對縣宣城市郎溪縣、安慶市經開區支持資金3000萬元,派出干部實地參與幫扶指導。社會扶貧資金累計2.16億元……
  “以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為重點,提升貧困群眾的‘造血’功能”
  ——推動鄉村旅游滿地開花,實現光伏扶貧村級全覆蓋,健康脫貧除“病根”,教育扶貧拔“窮根”,保障網兜住民生底線
  山套著山,嶺接著嶺。海拔800多米的姚畈村,村民李和云在田里采摘茭白。干完活,他坐在田埂上跟記者打開了話匣子:“以前村里家家戶戶種水稻,常遇災,三年兩不收,吃飯都成問題。 ”
  無中生有,由小變大,讓新產業成為脫貧支柱產業。原產外地的茭白在岳西山區種植后,品質和口味更佳,銷售季節又正好填補長三角菜市場的“伏缺”。楊效東說,僅種植茭白一項,就可以為貧困戶每年帶來2萬元的收入。
  岳西走好生態發展、旅游發展、創新發展三條道路。全縣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309家;岳西翠蘭品牌價值已達13.76億元;特色農林業產業基地面積達68.7萬畝;茭白基地是全國最大的高山無公害茭白基地……
  “以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為重點,提升貧困群眾的‘造血’功能。 ”岳西縣委書記周東明介紹說,堅持走綠色減貧道路,以茶葉、蠶桑、蔬菜、林藥、養殖、構樹、旅游、勞務、電商、光伏“十大產業扶貧”為抓手,推進“四帶一自”模式,實現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脫貧門路。
  ——鄉村旅游滿地開花。被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目錄,創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5個、省優秀旅游鄉鎮10個、鄉村旅游示范村18個、三星級以上農家樂105家,累計帶動脫貧22414人。
  ——光伏扶貧村級全覆蓋。全國首創PPP模式運作光伏扶貧項目,182個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達10萬元以上,11402戶貧困戶用上光伏電站,占貧困戶數的三分之一,戶均年收入3000元左右。
  ——金融扶貧引來源頭活水。在提供扶貧小額信貸等的基礎上,岳西緊抓IPO綠色通道政策,共引進5家企業將總部遷入,另有5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通過資本重組,本土企業瑞林汽配公司與德國大眾合作開發汽車變速箱,成為全球第2家擁有此項核心技術的企業。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全縣已經建成扶貧工廠103個,吸納1092戶1102人就業,人均年增收2萬元。貧困人口擔任生態護林員252名。開發公益性崗位321個、輔助性崗位317個、居家就業崗位8026個,完成技能培訓1461人,貧困人口就業2655人。
  ……
  強“造血”,還要防“失血”。
  20年前,蓮云鄉平崗村村民李奕棟憑借自己的努力蓋起了一棟小樓,這在當時算是殷實之家,后因家人患了尿毒癥,日子便一落千丈。 “一天要1000多元,最多的時候住了28天”,李奕棟說,醫療開支讓他家“吃不消”,后來成了村里建檔立卡貧困戶。
  因病致貧是貧困人口致貧的主因。2016年底,岳西縣在全面落實省“351”“180”政策基礎上,李奕棟妻子的治療費用可以報銷90%,大大減輕了家庭負擔。
  ——健康脫貧除“病根”。全面落實“351”“180”政策,縣域內就診率提升至90.07%,綜合補償比達91.05%。
  ——教育扶貧拔“窮根”。建立全過程、一整套的教育扶貧資助補助政策,將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寄宿生納入生活補助范圍,將縣外就讀建檔立卡貧困生納入資助對象,發放學生教育補助2197.4875萬元、扶貧助學貸款3173.325萬元,實施“雨露計劃”1121.45萬元。
  ——低保標準和扶貧標準“兩線”合一。推進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低保覆蓋面達6.31%,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新(改)建養老機構11所,新增床位1159張;符合條件的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覆蓋率100%……
  一張張保障網,讓貧困群眾收獲“穩穩的幸福”。
  以脫貧攻堅統領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岳西縣民生工程4年累計投入資金39.22億元,連續三年考核位于全省前列;創成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義務教育階段沒有一個孩子因貧輟學;健全醫療健康系統性、綜合性政策體系,從源頭上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干部和群眾擰成一股繩,脫貧攻堅的腳步才一步不停”
  ——政策靠落實,落實靠擔當。建立追責倒逼機制,層層壓實責任,形成干群合力
  “上次我誤會你們,還以為政府辦事拖沓。經你們介紹,我才知道去年的慢性病費用要到縣合醫辦報銷。 ”田頭鄉田頭村貧困戶蔣燕祥向該村脫貧攻堅包保專班連聲稱謝。
  田頭村脫貧攻堅包保專班由該縣市場局和縣扶貧辦抽調的10人組成,在走訪蔣燕祥家時,蔣燕祥向他們發問:“妹妹的治療費咋還沒報銷。 ”專班工作人員讓其拿出病歷和票據,經過詳細了解后,工作人員立即聯系該戶簽約醫生,得知2018年慢性病門診費用是現場報銷,2017年慢性病門診費用是拿材料到縣合醫辦報銷。
  今年以來,岳西縣創新扶貧機制,抽調1500余名干部成立186個脫貧攻堅包保專班進駐有扶貧開發任務的村,聽取貧困戶對脫貧攻堅的意見和建議,提升脫貧攻堅工作滿意度。
  扶貧政策,關鍵在落實。岳西縣建立追責倒逼機制,創造性設立“蝸牛獎”,頒發給“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者。“蝸牛獎”設立以來,根據公開征集、專項督查、上級交辦和群眾舉報等方式收集的問題和線索,已發放了5個鄉鎮、6個縣直單位,向4個單位發出預警。負激勵效果明顯,白帽鎮被評“蝸牛獎”后,奮力推進德青源“金雞項目”,投產后可帶動1萬人長效脫貧。
  一方面,嚴格督查,整合力量由縣紀委監委牽頭成立督查組,對各鄉鎮、各單位推進脫貧攻堅政策落實、幫扶成效、資金管理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另一方面,容錯糾錯,專門出臺《岳西縣黨員干部容錯糾錯免責機制實施辦法》。縣委書記周東明認為,探索創設容錯免責機制,就是要寬容失敗和失誤,激勵干部愿為敢為、善為有為,真正做到干事不躲事,遇險不懼險,擔責不推責,排難不怕難。
  獎懲分明,容錯有度,在機制上支持和保護了一批在脫貧攻堅中改革創新的干部,激發了黨員干部干事擔當的熱情。為進一步創新考核機制,岳西在鄉鎮綜合目標考核和縣直單位績效考核中,脫貧攻堅工作考核權重分別占40%和20%。石關鎮黨委書記儲德林對此深有感觸:“脫貧攻堅是頭等大事,全鎮上下把主要人力、精力都圍繞這個目標任務來部署。 ”
  岳西縣出臺激勵干部服務脫貧攻堅的“3個優先”,即扶貧干部優先表彰獎勵、優先選拔任用、優先人文關懷。該縣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4年,共計提拔重用扶貧一線干部201名,其中提拔重用駐村工作隊隊長20名,提拔16名優秀村黨組織書記進入鄉鎮領導班子。
  “打破了過去的框框條條,是靈活的考核機制,讓我實現從農民身份向事業編制的轉變。 ”岳西縣毛尖山鄉板舍村村支書胡志東感慨,村干部能被提拔為鄉黨委委員,源于他帶領村民脫貧成效明顯,“干部和群眾擰成一股繩,脫貧攻堅的腳步才一步不停”。
  在脫貧攻堅中錘煉年輕干部、后備干部,讓他們成為脫貧致富的生力軍。
  儲文娟曾在溫州一家大型企業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雖然工作輕松、待遇尚可,可她卻始終想回家鄉發展。 2016年底,她了解到家鄉的“大學生回鄉工程”政策后,立即返鄉應聘,并從6名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為蓮塘村的一名后備村干部。
  2013年,岳西縣在全省率先實施“大學生回鄉工程”,首批聘用35名優秀年輕大學生到村任職。5年來,該縣堅持年年實施這一工程,吸引了一批優秀年輕大學生回鄉,擔任后備村干,投身脫貧攻堅,帶頭創業帶領發展。截至目前,該縣已引進186名本土大學生回鄉任職,實現了182個行政村的全覆蓋。他們基本都是“90后”,平均年齡27歲。從大專到本科、從行政管理到經濟學專業……翻開岳西縣“大學生回鄉工程”統計表,一股青春氣息撲面而來。
  注重把黨組織建在扶貧產業鏈、專業合作社和龍頭企業中,組織黨員致富能手示范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返鄉創業的吳松青借政策東風,將當地百姓養蠶廢棄的桑枝回收,培植桑枝食用菌。所在地的來榜鎮黨委積極牽線搭橋,爭取到中石化扶貧資金,成立岳西思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可保障每戶貧困戶種植萬棒木耳穩定收益在1萬元至2萬元,帶動250戶農戶脫貧。同時幫助約20戶貧困戶就業脫貧。 ”吳松青說。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岳西縣徹底將貧困帽子扔進了大山溝。數據顯示,2017年,岳西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3元,較2014年增長31.9%。經縣級申請、市級初審、省級核查、社會公示和國家專項評估檢查,符合貧困縣退出標準,省政府批準岳西縣退出貧困縣。(記者 夏海軍、胡勁松)
編輯: 趙家慧

國家級貧困縣岳西摘帽記

岳西縣是大別山片區國家級貧困縣,同時還是革命老區和生態功能區。圍繞“人脫貧、村出列、縣摘帽”的目標,一個目標干到底,一屆接著一屆干,一錘接著一錘敲,勇當全省脫貧攻堅排頭兵,成為我省第一個“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探索并完善了一條具有岳西特色的脫貧之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