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陳來鳳,霍山人,1991年出生。我父親在當地是遠近聞名的農機手,霍山縣第一臺進口的收割機就是我家買的。因為父親的努力,15歲之前我的生活相當舒坦,說是農家女,其實連地都沒下過。
2007年,父親在駕駛收割機作業的時候,一粒稻穗鉆進左眼導致失明,右眼受影響視力也開始逐漸衰弱,到2008年的時候,基本上也難以視物了。禍不單行,2008年我母親也患病離世了。才買的收割機“趴”在了田里,家里還有父親、一個小我七八歲的弟弟和爺爺奶奶,欠了20多萬元的外債。那時候我高一,不得已退學,讓父親教我開收割機。父親打罵了我幾次,讓我回去讀書,說哪有女孩子開這大家伙的,但拗不過我,也拗不過現實,最后還是手把手教我開機子。
我一個人一臺機子勢單力薄,承包不下大塊田地,便開始聯系縣內其他的農機手,成立了全縣第一家農機專業合作社“霍山縣明鳳農機合作社”,多虧了父親留下的人脈,縣里不少開農機的長輩都愿意幫我,有十幾個人二十來臺機子加入。我就帶著大家奔波跨地作業,蘇北、浙江甚至東北都跑過,替人播種、收割。當農機手一年有三四個月回不了家,在外面我一個小姑娘開著機子格外扎眼,和一群大老爺們混在一起,像個假小子一樣,辛苦歸辛苦,一天收入總有個1000元上下,支撐家用肯定是沒問題了。
在外面開機子久了,總覺得不穩定。 2011年,我在老家但家廟鎮承包了700多畝田自己種。剛開始左鄰右舍的老人都不相信我一個小姑娘能種好地,都不愿意把田流轉給我,好在鄉里幾位德高望重的人相信我,帶頭流轉了土地,其他人也就好說了。
總聽父輩們閑聊說,我們畈上田有六多:田螺多、黃鱔多、螞蟥多、烏龜多、麻蝦多、小魚多。如今都沒了,全是農藥、化肥害的,想想都可惜。這幾年里,我們省也在推廣糧食的綠色增產模式,也給我種植高標準有機米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讓我有了底氣。
2013年,我種地承包了100多畝的水塘,琢磨著再養點什么。養魚吧,我們霍山縣有3個水庫,我養的魚肯定競爭不過水庫魚,就決定養蝦子。哪想到蝦子也不好養,一開始因為養殖技術不過關,蝦子不褪殼,越養越小,連著兩年都虧了。我就跑到外地學技術,全椒、盱眙、湖北去了好多次,取的就是稻蝦共養的經。現在我家核心的1200畝稻蝦共養田,全部都是按照有機標準種植,今年就能拿到有機食品認證。 2016年6月,我種的蝦田米還作為霍山縣生態農產品的代表參加了在合肥舉辦的全國農業博覽會。
2016年,我聯合了周邊150戶群眾,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霍山縣成鳳生態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流轉承包田地3000多畝,范圍涉及但家廟、下符橋、與兒街等數個鄉鎮,是全縣最大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現在蝦田粳米年產量100萬斤上下,每斤批發價近13元,蝦子每年還有100多萬元的收入,還帶動了周邊的12戶貧困戶靠養蝦脫貧致富。
這兩年隨著我自己掌握的綠色農業技術越來越多,我也樂于把技術分享給其他大戶。僅今年,我就進行了6次農業技術的培訓講座,壽縣那里搞稻蝦共養,我也去交流了經驗。
這些年說到底還是要感謝政府的好政策,給了我這個小姑娘種地的機會和底氣。下一步我還有兩個愿望,一是打開有機蝦田米的市場,二是想辦法多帶動周邊的鄉親們一起富起來。現在有許多農村年輕人都不愿意種田了,我就是要證明給別人看,咱種田也是大有前途、大有奔頭的!(口述:陳來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