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者必先登高,行遠者必以正道。“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五大發展’的美好安徽”,省第十次黨代會吹響了堅定地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的嘹亮號角。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江淮大地上,新發展理念如春風化雨、深入人心,一項項嶄新的思路、舉措,正落地生根,化為振奮人心的生動實踐。
把握時勢,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努力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是實踐的指南。進入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新階段,安徽發展站上了新的歷史起點。“推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有基礎,推動深化改革、內陸開放有闖勁,實施創新驅動、產業升級有優勢,實現更好更快發展、創造更加美好前景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省第十次黨代會對未來發展形勢,作出了準確、深刻的判斷。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如何把握時勢,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唯有堅定地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堅持創新驅動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堅持統籌協調增強發展平衡性,堅持綠色優先增強發展可持續性,堅持擴大開放拓展發展新空間,堅持共建共享增進群眾獲得感。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11月中旬,省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建設創新型省份工作領導小組密集出臺多份試點方案,以更大力度和氣魄,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經濟增長的新動能,正蓄勢待發。
部署石化產業調結構促轉型增效益,推行公共服務和行政權力中介服務清單,制定城市排水防澇三年行動方案,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出臺脫貧攻堅第三方監測評估辦法……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省級層面采取的一系列政策舉措,無不烙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深刻印記。理念一變,天高地闊。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一條符合中央要求、體現時代特征、具有安徽特色的發展之路,正逐漸清晰呈現。
因地制宜,以創造性思路和舉措,推動五大發展理念落地生根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新發展理念的落地,必須在深刻把握其思想精髓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創造性地轉化為切合地方實際的思路和舉措。
作為全國首個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首批創新型城市試點,合肥是全省創新發展的高地。省第十次黨代會對加快建設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作出了明確部署。完善“研發—中試—產業化”創新鏈條,構建“中科(院)系、高校系、(科研)院所系、企業系”四大創新主體競相發力的格局……合肥尊重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把握各類創新主體的獨特需求,針對性地構建完善的政策和制度創新支撐體系,讓“創新引擎”強勁運轉。
“創新是蕪湖最鮮明的城市特征,是蕪湖永葆青春活力的核心支撐。 ”“蚌埠最大的優勢是創新,最大的潛力也在創新。”在蕪湖、蚌埠,創新理念同樣深深融入了城市基因。以理念創新為先導,技術、體制、產業等多層次、全方位創新之花燦爛綻放。
對于淮北、淮南、銅陵等資源型城市來說,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才能找準轉型發展的新路徑。從“黑金”到“綠金”,淮北市正以爭創“中國碳谷·綠金淮北國家創新驅動試驗區”為主要抓手,推動“高碳資源低碳利用、黑金城市綠金發展”,勇闖資源型城市轉型崛起新路。在淮南,產業、平臺、融資、政策、工作等五個方面打出“組合拳”,發力現代農業、深耕文化旅游,“一煤獨大”漸成過往。在銅陵,以銅為基,向產業鏈下游延伸、向高端發展,提升存量、培植壯大增量的發展思路,鍛造出熔舊鑄新的轉型發展“新引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新思路,是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的最好體現。
知行互促,凝聚廣大干群的深切共識,走出特色鮮明的發展之路
理念的每一次深刻變革,總會帶來實踐的脫胎換骨。大別山區和皖北地區是脫貧攻堅主戰場,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理念指引下,扶貧思路更加清晰、有效。阜陽、宿州、六安、安慶等脫貧重任在肩的地市,因地制宜、因戶施策,推進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健康扶貧、社保兜底扶貧等諸多舉措,進一步落細落準落實脫貧攻堅任務。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池州、宣城、黃山等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的地市,綠色發展理念成為當地干群的深切共識。一方面,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自然生態,把造化給予的珍貴饋贈盡力保護好。另一方面,把“山、水、土、氣”的獨特稟賦利用好,不斷放大生態優勢。保護和開發雙向發力的思路,正引領當地走出特色鮮明的綠色發展之路。
知之愈明,行之愈篤;行之愈篤,知之益明。跨江發展的“鋼城”馬鞍山,開放發展全方位等高對接蘇浙滬;洋溢著敢闖敢干精神的改革熱土滁州,在有特色、出亮點、創品牌的改革創新大道上勇往直前;創業創新蔚然成風的皖北古城亳州,聚焦現代中藥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打造現代中華藥都……在14萬平方公里的江淮大地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已經融入廣大干群的思想深處。一幅決戰決勝全面小康、建設“五大發展”的美好安徽的宏偉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