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宣城3月28日消息(記者 周然)3月27至3月28日,2025長三角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供需對接會對接會在寧國市舉辦。
會議以“煥新生態·智聯未來”為主題,聚集了200多家汽車及零部件企業、整車企業、金融機構、高校院所,通過政府搭臺、多要素對接,全力打造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金融鏈鏈群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實現資源共享、共贏發展。
記者從會議現場了解到,3月27日下午,長三角地區汽車行業協會舉行了閉門峰會,并形成共識,聯合向行業企業發出倡議,共同推動汽車產業鏈深度融合。
供需對接會現場簽約(馬飛 攝)
供需對接會簽下72.8億大單
會上,有關地方政府與汽車產業投資商簽訂了項目落地協議,總投資72.8億元的11個項目精準落地。會上還依次進行了產業鏈合作、人才鏈合作、創新鏈合作、金融鏈合作簽約,合計簽約金額達17.2億元,協議培育人才約1000人。
據介紹,近年來,寧國市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堅持“內培外引”,圍繞“鏈主”企業、龍頭企業開展產業鏈招商,強鏈補鏈延鏈。充分發揮中鼎、保隆等龍頭企業的核心引擎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產業集群做大做強,推進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增強企業發展活力動力,推動了汽車零部件產業擴能提級。截止目前,寧國市汽車零部件產業已集聚規上工業企業128家,2024年寧國市汽車零部件產業產值超300億元,同比增長18.8%。
宣城市委書記何淳寬表示,宣城市作為安徽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橋頭堡”,正錨定“千億產業”發展目標,集中力量資源,著力推動傳統燃油汽車零部件向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轉型,加快建設長三角汽車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目前,宣城市汽車零部件企業超700家、年產值超850億元,已經成為安徽省三大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之一。
長三角汽車產業融合發展有了“寧國倡議”
會議現場,安徽省汽車行業協會會長石琴表示,經過一年的交流溝通,終于促成了3月27日舉辦的首次長三角地區汽車行業協會閉門峰會。峰會上經過兩個多小時的討論,最終形成了三省一市行業協會的聯合工作機制、方式以及工作內容。
會上,石琴代表長三角地區汽車行業協會向行業企業發布深化合作倡議書,共同推動汽車產業鏈深度融合。
倡議書表示,長三角區域集聚了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浙江大學、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汽車學科強校,擁有上汽、江淮、奇瑞、吉利、理想、蔚來等車企,產學研協同發展優勢顯著。在政策的引導下,三省一市圍繞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等關鍵領域正在構建全產業鏈的4小時產業圈,已經成為我國汽車產業創新發展的核心區域。
倡議書號召,強化機制協同,破除區域壁壘,推動數據共享平臺建設;深化產業鏈協同,推進供應鏈一體化發展;加速技術創新,鼓勵高校與企業跨區域開展產學研合作;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創新區域性的產業鏈協作模式。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