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引領下,廬江縣傳統制造業正加速向綠色化、智能化轉型,磁性材料與水泥制造企業的國家級“綠色工廠”成為“領頭羊”,用技術創新為產業植入“綠色基因”,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

安徽龍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廬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近日,走進國家級“綠色工廠”安徽龍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里,看到生產線上一派忙碌,一塊塊高性能磁芯正被精密加工,一箱箱成品件被機器人安放在指定地點……針對傳統磁性材料生產能耗高、粉塵大的瓶頸,“龍磁科技”近年來實施了一系列節能技術改造,通過優化生產流程、引進高效節能設備、加強能源管理等措施,實現了產品“能效質”的飛躍,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安徽龍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員工正在檢測產品(廬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通過引入行業領先的鐵氧體粉體輸送計量配料系統,搭配自主研發的‘15等級’的磁瓦原材料,同時依托質譜檢測器在線檢測、智能排產、無人搬運車及智能倉庫管理系統,實現車間生產智能化。”安徽龍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王振華介紹道,“技改后,不但減少了人員,而且提高了產品科技含量,產品性能領跑行業,能耗降低10%。”

從廠房內到廠房外,隨處可見“低碳”項目。陽光下,“龍磁科技”的廠房屋頂上太陽板閃耀著藍色光芒。這里安裝有3.7兆瓦的光伏陣列,累計發電超300萬千瓦時,節約電費成本約240萬元,通過“自發自用”模式,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能耗降下來,性能提上來,小磁鐵邁向大市場。作為直流電機的核心部件,“龍磁科技”的多項產品已加入博世、格力等全球產業鏈,廣泛應用于汽車、變頻家電等行業所需的微特電機。2024年度年產值突破5.5億元。

像“龍磁科技”一樣,合肥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在廠房設計之初就融入綠色理念,引入先進的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單晶硅總安裝面積6100多平方米。

合肥南方水泥有限公司廠區(廬江縣委宣傳部供圖)

“光伏建筑一體化技術的應用,打造出‘工業建筑+清潔能源’融合樣板。”合肥南方水泥有限公司技術部主管陳澤洋介紹道,“年發電量達160多萬度,年減排二氧化碳900余噸,創造經濟價值逾百萬,讓傳統產業煥發盈利新活力。”

“借光生金”為企業綠色發展再添動能。行走在車間里,看不見粉塵、聽不見噪聲,只感覺到臥式窯體散發出的陣陣熱浪。傳統印象中“灰頭土臉”的水泥廠,在這里徹底顛覆。已經成為國家級“綠色工廠”的合肥南方水泥有限公司,面對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創新驅動,持續優化指標,強化安全體系,以新促智,致力于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行業一體水泥生產線。工人們坐在中控室里就能操控一切,連抽樣化驗都是全程自動化:自動取樣、自動檢測、自動生成數據、自動調整配料參數。

“高效低碳水泥熟料煅燒技術和替代燃料的應用,讓我們的熟料綜合能耗遠低于國家一級能耗標準,每噸熟料節煤10公斤,創造了較大的經濟效益,更為水泥行業節能減排蹚出了一條新路。”陳澤洋語帶自豪,“中溫中塵低碳催化還原脫硝技術的應用,實現超低排放,每年減排氮氧化物300余噸。”

從“耗能大戶”到“減碳先鋒”,這些“綠色工廠”的實踐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轉型離不開政策支持。近年來,廬江縣工信局推出“綠色工廠星級評定”機制,對達標企業給予技改補貼、稅收優惠,并搭建產學研平臺攻克共性技術難題。

“截至目前,我縣已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2家,省級綠色工廠企業4家,磁性材料、水泥等傳統產業是重點領域。”廬江縣工信局節能與綜合利用科科長方海燕介紹道,“下一步,我們將從深化節能管理與綠色技改、加大政策引導與資金扶持、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提升企業協同創新能力以及優化營商環境等多個方面著手,共同推動全縣企業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錢良好)

編輯:趙家慧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