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醫院醫務科科長黃淑萍是該醫院戰“疫”中的“神經中樞”,她將上級指示精神及時傳達給紅區一線醫護和技術人員,并對一線工作進行細致部署和謀劃。今年57歲的她,已經連續奮戰多日。在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她仍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為打贏疫情阻擊戰默默地奉獻著。
黃淑萍(右一)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
醫務科在海河醫院的疫情阻止戰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早在收治第一位患者之前,他們就開始梳理醫護和技術人員的結構、專業技能,救治能力,做好力量配備。作為“戰備醫院”,海河醫院要全員參戰,因此梳理的工作量很大。已經年近六旬的黃淑萍帶領醫務科的同事們每天很早來到醫院,晚上10點多才回家,經常每天工作15個小時以上,有時夜間還要在醫院留守。海河醫院的醫護人員中有很多對夫妻,也有一些醫護人員正處于懷孕或哺乳期。對于這些人員,黃淑萍的安排非常人性化,即夫妻不同時進紅區,懷孕和處于哺乳期的醫護人員不進紅區。人性化的安排,讓員工們倍感溫暖,也讓在紅區的夫妻一方工作起來更加投入。
疫情發生后,醫務科下設了數據分析組、病案管理組、培訓管理督導組等小組。這幾個小組的工作十分龐雜,黃淑萍要帶領同事們每天多次上報統計數據,還要做好500多名醫護和技術人員的有序輪換和技術調配。同時,她還要帶領同事與專家組對接溝通,對其他醫院進駐海河醫院醫療隊的人員進行培訓等等。
在海河醫院相關區域改造過程中,黃淑萍和同事們一起,細致安排,不放過每一個細節,順利將200多名疫情發生前就在這里住院做透析的患者安全轉移到其他醫院,其中一天就轉移了近百名患者。
面對如此龐雜的工作,黃淑萍處理得井井有條,很多事她都親力親為、親自協調,為海河醫院在疫情期間的高效運轉做出了很大貢獻。不僅如此,作為一名同事們心目中的知心大姐,她非常注重做醫護人員的思想工作。個別剛工作不久的人員進入紅區后心理有些壓力,得知該情況后,黃淑萍或面談或電話溝通,耐心地安慰和鼓勵他們。解開了“心結”,這些年輕人發揮出色。
黃淑萍(右一)代表醫院慰問醫護人員家屬
這些天,按照海河醫院工會統一協調,黃淑萍又投入到慰問紅區一線人員家屬的工作之中。她帶領同事,挨個了解一線人員的家庭情況,并積極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一些家屬身體不適,她帶領同事為他們看病、為他們買藥,這讓廣大一線人員的家屬非常感動。
雖然付出很多,但黃淑萍卻說:“我只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這次疫情發生后,我們醫院上上下下都堅守在自己的崗位,為打贏疫情阻擊戰做著貢獻。”(今晚報記者 張家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