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各地學校陸續進入金秋開學季,疫情防控成為頭等大事。教育部近日印發通知,部署做好2021年秋季學期開學和疫情防控工作,強調從嚴從緊從實抓好疫情防控。為確保學校正常、順利、安全開學,各地、各學校提前演練、備足物資、落實制度,讓師生放心返校。
防控措施更嚴格
“校園的安全穩定和疫情防控的成功,事關整個國家的疫情防控形勢,也事關每一個家庭。”在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表示,一旦校園內出現疫情,對整個教育教學和社會生活的影響程度很大,學校的疫情防控措施要比社會面更嚴格。
近日,國家衛健委、教育部印發了高等學校、中小學校和托幼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第四版)(下稱新版方案),對返校要求、進出校門管理、校園活動管理、重點環節管控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例如,在高等學校返校方面,新版方案要求高校師生員工開學前需持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途中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到校后根據當地防控要求可再分批進行核酸檢測;師生員工入校時嚴格進行身份核驗和體溫檢測,外來人員還需查看健康碼、行程卡。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目前已有近2萬名學生返校。9月13日前,還有包括新生在內的學生分4批次錯峰返校。該校副校長趙敏娟介紹,對于今年入學的新生,學校要求在開學前14天通過健康打卡小程序,每日填報身體情況。學生到校時,只允許新生本人進入校園,獨自完成報到,家長和陪同人員不允許進入學校。
結合近期重點單位和重點人群疫情防控要求,新版方案還對加強公共場所、食堂衛生、宿舍、活動管理進行了增補和詳細規定,包括高校開學典禮等重大活動原則上應安排在室外舉辦、大型室內聚集性活動非必要不組織、學生宿舍嚴禁外來人員入內等。
對于開學后的疫情防控,各地高校已做好保障措施和應急預案,確保萬無一失。
華南理工大學采用線上申請返校的方式,在校學生可通過申報系統上傳材料并填報返程交通信息,到校后必須滿足“手機定位在學校范圍內”和“人臉識別”兩個條件方可報到。
北京建筑大學充分發揮“校園大腦”信息化平臺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師生員工如有身體、心理不適,可以提交到“校園大腦”中,平臺將及時處置,為師生和員工提供幫助。
安全出門 管好校門
9月1日,北京中小學如期開學。目送孩子走進校園后,學生家長吳偉長舒了一口氣。“孩子第一天上學,我本來挺擔心的。但是看到測溫、消毒各個環節的防疫措施都很嚴格,我就放心了。”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說,學校和托幼機構作為人群聚集的特殊場所,易發生傳染病的暴發流行。做好學校、托幼機構的疫情防控工作,要守好家門、安全出門、管好校門。
對此,新版方案要求,在進出校門方面,中小學要全面把控所有進出校園通道,實行校園相對封閉管理,做到專人負責、區域劃分合理、人員登記排查記錄齊全,校外無關人員一律不準進校。在教學活動方面,如果學校所在縣(市、區)范圍內沒有中高風險地區,師生上課時可不佩戴口罩。
由于疫情等原因,南京、鄭州、揚州等地延期開學。盡管還不能返回校園,但學習活動已經在線上展開。南京從9月1日起組織對中小學進行線上學習指導,當地教育主管部門遴選、錄制了覆蓋各學段、各年級相關學科的優質課程教學資源,供學校選用;鄭州在線上舉行了中小學開學典禮和“開學第一課”,抗洪、抗疫精神成為師生交流和分享的主題。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劉曉明表示,北京各學校在做好線下教學的同時,積極做好線上教學準備,確保開學后居家不能返校的學生在家如在校,同標準、同進度、同質量地進行學習。同時,加強對居家學生的健康指導、學習幫助和心理輔導,鼓勵他們加強戶外鍛煉,確保身心健康。
疫苗接種繼續開展
按照中國新冠疫苗接種總體部署,各地正在陸續開展12歲至17歲人群接種工作。對于中小學新冠疫苗的接種,新版方案強調做好適齡人群新冠疫苗接種工作,合理規劃接種進度,推進無禁忌癥、符合接種條件的師生員工應接盡接。
據了解,北京市暑假期間對12歲至17歲人群開展了疫苗接種,覆蓋的學生包括已經畢業的高三年級、新高一年級和新初一年級,預計持續至9月中旬。北京匯文中學副校長洪京說,目前該校的接種率已達到95%。
山東青島高三學生家長林沐森在假期陪著孩子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了疫苗。“8月初學校和班主任就通知了家長,越早接種就越早多一層防護,家長也更放心。”林沐森說。
王登峰表示,學校疫情防控既要從嚴,也要依法。一方面,在疫情防控方面,要做得更加嚴格、更加到位,真正確保校園疫情防控安全;另一方面,不應把學生或家長是否接種疫苗作為開學返校、入校的標準,應依法依規執行疫情防控措施。
疫情的防控也離不開“自強”——新版方案中,保證各年齡段學生體育鍛煉得到了強調。方案提出,中小學生每天要保證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當天沒有體育課,學校要在課后組織學生進行集體體育鍛煉。托幼機構要安排內容和形式適宜的體格鍛煉,每日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3歲以上幼兒至少1小時的中等及以上強度身體活動。(記者 劉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