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任陳建平。
中新網北京3月4日電 2017年1月,與老百姓看病就醫核心利益緊密相關的“十三五”醫改規劃出臺,標志著醫改進入了新的階段。
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主任陳建平指出,“建立科學有效的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作為“十三五”期間深化醫改工作的五大重要任務之一,被賦予了更深的內涵和更高的期待,被視為深化公立醫院改革的“樞紐”。
陳建平說,從上海市級公立醫院11年改革實踐中可以看到,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主要有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兩個方面的任務。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核心是“管辦分開、政事分開”以及“兩權分離、權責明晰”。
從他的理解來說,這意味著政府行使醫療衛生全行業管理的職能與投資舉辦公立醫院、履行公立醫院國有資產出資人職能分開,政府行使行政管理職能與公立醫院經營管理職能分開;辦醫主體(出資人代表)行使國有資產所有權與公立醫院事業法人經營管理自主權適度分離,各就其位、各司其職。
他說,這是在充分借鑒國資國企改革和國外公立醫院改革經驗、教訓,對當前我國公立醫院面臨問題、基本特點比較分析基礎上,得出的理順公立醫院管理體制的核心。
資料圖:廣西某公立醫院,一名男護士正在工作。朱柳融 攝
陳建平認為,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架構應當是以戰略規劃管理為統領,以全面預算管理、績效管理為抓手,以資產監管、審計監督為保障,以信息化、大數據為支撐的專業化、精細化、規范化的封閉管理環路。
具體來看,戰略規劃管理引導公立醫院科學回答“辦什么樣的醫院”和“把醫院辦成什么樣”兩個問題,將醫院發展納入戰略規劃管理軌道,讓醫院“發展心里有譜”。同時,將醫院發展規劃與院長的任期目標緊密結合,使其既成為全院職工的共同目標,也是院長的任期責任。
全面預算管理引導公立醫院提升經濟運行管理水平,將所有收支納入全面預算管理軌道,加強經濟運行分析,讓醫院“花錢心里有底”。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同時,由出資人向公立醫院委派總會計師,對出資人負責,協助院長加強醫院財務管理、經濟分析和風險防范,持續優化公立醫院經濟管理的專業結構。
績效管理建立起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公立醫院落實政府辦醫宗旨,圍繞“改善服務、提高質量、控制費用、便民利民”的績效導向,促使包括公立醫院院長在內的全體員工“履職心中有責”。其中,院長績效考核的指標體系設計堅持以公益性為核心、兼顧運行績效,凸顯對公立醫院運行的正向引導;考核結果“落地”,與院長的年度績效獎懲、選拔任用、評優評先,以及醫院工資總額預算核定等掛鉤。
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與分配制度改革以“兩切斷、一轉變”和“八要素”為目標,即切斷臨床科室經濟收入指標與醫務人員收入分配之間的直接掛鉤關系,切斷醫務人員收入與處方、檢查、耗材等收入之間的直接掛鉤關系,轉變以科室收減支結余提成分配的模式,圍繞“崗位工作量、醫療質量、病種及手術難易度、患者滿意度、成本控制、醫藥費用控制、臨床科研教學、醫德醫風等”等核心要素來開展醫務人員的考核和分配,探索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績效薪酬制度。
2017年1月27日,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急診科重癥監護室醫生在給患者做檢查。中新網邱宇 攝
資產監管和審計監督引導醫院建立內部控制制度,規范經濟運行行為,確保國資安全保值和有效利用,讓醫院“運行心中有戒”。國有資產高效利用和規范管理,有助于強化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提升公立醫院國有資產服務衛生事業發展、服務廣大百姓健康的能力和效率;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和不斷完善,支撐公立醫院規范運行行為,有效控制成本和費用,醫院運行更高效、百姓就醫更受益。
信息化和大數據支撐公立醫院服務模式轉變和管理模式創新,讓醫院“服務心中有民”、“管理心中有數”。依托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推進公立醫院的信息化建設,實現患者臨床信息實時共享,“跨院的檢驗檢查不必重復做了,看病的費用降下來了”;就醫流程順暢便捷,“掛專家號、看檢查報告不用再跑醫院了,在家就可以查詢了”、“付費窗口的長龍不見了,掛號繳費自助完成了”;臨床診療智能化水平有效提升,“既往病史、用藥情況刷卡一目了然,配伍禁忌、重復用藥還有智能提醒”。即通過系統匯集、實時監測、充分挖掘公立醫院醫療大數據,指導支撐微觀、中觀、宏觀層面的專業化、精細化、規范化管理。
陳建平指出,公立醫院改革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當前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進入“深水區”和“攻堅期”的關鍵階段,應遵照《“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堅持改革初心,把握改革核心,積極探索、努力創新,持續提升公立醫院的專業化、精細化、規范化管理能力和水平。期待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封閉環路能成為公立醫院改革的車輪,推動公立醫院健康可持續發展,更好地為百姓提供醫療保健服務,為健康中國建設作出貢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