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期間,我們的藥師在多個線上免費咨詢平臺上陸續接診了很多“家長患者”,大部分家長關心的核心問題都圍繞著:非常時期,孩子吃藥該怎么辦?

  “要不要吃藥?”
  “該吃什么藥?”
  “具體怎么吃?”
  “要特別注意些什么?”
  “孩子哭鬧拒絕吃藥怎么辦?”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整理了咨詢頻率比較高的幾個問題和系列用藥小知識,希望通過這些內容,為有著相同煩惱的家長提供有效參考。
  常知篇
  Q:非常時期,孩子生病了需要吃藥,我該怎么辦?
  A:孩子在疫情期間生病了,很多家長擔心“去醫院就會被傳染”而選擇自行居家治療。對此我們的建議是:如果孩子是急癥發作,尤其是吃藥后病情仍未緩解,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做好防護的同時及時到醫院就診,并根據醫生的處方和用藥交代使用。
  小貼士
  1 目前絕大部分醫院的門急診就診流程已經非常規范化,不僅會通過初步問診對就診患兒進行分流,減少相互傳染的可能,還會定時對醫院環境進行消殺,大大降低了“去醫院就會被傳染”的風險。
  2 正確理解用藥交代很重要:家長在取藥時,對于孩子的用藥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及時咨詢發藥窗口的藥師并向對方確認自己的理解,避免因理解誤差而給孩子錯誤用藥。
  3 如果醫生在孩子就診過程中有特別交代需要復診,一定要記得用藥后及時復診。
  劑型篇
  Q:孩子吃的藥劑型種類繁多,我該怎么選?
  A:和成人藥相比,兒童藥在外觀形狀、顏色、劑型、口感、劑量、用法等方面有顯著的差異。
  以成人藥常見的片劑和膠囊劑為例:因為兒童在吞咽、咀嚼方面能力較差,片劑和膠囊劑往往不適宜兒童(尤其是學齡前兒童)。隨著制藥工藝技術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兒童適用劑型被生產出來,比如溶液劑、顆粒劑、泡騰片、口崩片等。
  作為非專業人士的家長們,怎么在這繁雜的描述中迅速找到它們的區別并選擇適合孩子的劑型呢?以下,以服藥和攜帶的方便性做比較,簡單的舉幾個例子。
  溶液劑-“可馬上吃但不方便帶“
  溶液劑適合兒童隨時服用和分劑量,但因溶液劑中常加入糖漿類的矯味劑,開封后不易保存,特別是大容量包裝更不方便攜帶。
  顆粒劑-“方便帶但不能馬上吃”
  顆粒劑方便攜帶,但需加水溶解后服用,不僅不方便分劑量,開封后也容易吸潮。如果有的小嬰兒只需要吃幾分之一包,我們通常建議家長將整包溶解后,用帶刻度的喂藥吸管給孩子喂藥。
  泡騰片-“方便帶但是有危險”
  泡騰片便于攜帶和保存,加水后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并迅速溶解,因為泡騰片一般是有機酸和碳酸鈉或碳酸氫鈉的混合物。但如果錯誤使用,比如孩子因為好奇,直接放進嘴里,瞬間產生的二氧化碳會迅速灌入氣道,導致孩子窒息死亡。
  凍干閃釋片-“方便帶也方便吃”

  凍干閃釋片放入口腔后,通過唾液能在幾秒之內迅速溶解,方便攜帶,服藥也不受水的限制。最新的凍干閃釋技術的應用更是使得這一劑型在兒童用藥上顯示出一定的優勢。但目前載藥量較低、加工成本較高等問題仍亟待解決。(作者:李根 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